今年的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周年。今天,我们就来到泗洪,这片红色底蕴深厚的土地;沿着革命先辈的红色足迹,寻访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的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中心区——泗洪大王庄!

泗洪大王庄,位于洪泽湖西畔的泗洪县半城镇,被誉为“淮北小延安”在抗日战争时期,大王庄曾是中共淮北区党委、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新四军第四师和淮北军区司令部驻地。陈毅、彭雪枫、邓子恢、刘瑞龙、张爱萍、张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

进入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第四师西进誓师广场”。在这个广场上,留下彭雪枫在大王庄的最后身影!
1944年8月15日,彭雪枫师长在这里,举行了西进誓师大会;他带领广大将士一起宣誓,誓将抗战进行到底,收复豫皖苏根据地!
经过小朱庄首战告捷,9月11日,彭雪枫师长不幸在八里庄战斗中壮烈牺牲,新四军军部决定暂不公开彭师长牺牲的消息 。
直到1945年的2月7日,彭师长的追悼大会,才在大王庄这里的大操场上隆重举行!
就在这一天,陕北延安的杨家岭中央礼堂里,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也亲率延安各界代表隆重追悼彭雪枫师长,赞誉他是“共产党人好榜样”!

四师首脑机关共计在大王庄战斗生活了1056个日日夜夜。如今,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将士名录墙上,就镌刻着在这里浴血奋战的11715名战士的名字!
在主名录墙上,不仅刻下了彭师长为大众半月刊的题词;也刻画了在此战斗生活的刘玉柱、金明、张爱萍、刘瑞龙、彭雪枫、邓子恢、张震、吴芝圃将领雕像。

穿过这片葱郁的竹林,寻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我们就来到了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展馆!
四师在泗洪,曾取得了“两打马公店”和“三十三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淮北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正是活跃在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四军第四师,对日伪作战共5288次,毙伤日伪军6.2万余人。无数先烈不畏牺牲、前赴后继,才铸就了抗日战胜的不朽的功勋。

1943年春天,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来到四师!一天傍晚,陈毅与彭雪枫到村外散步时,看见一位老汉正吃力地挑着一担水,从庄子的西北向村里走来。在陈军长的追问之下,老汉告诉二人:因为村西的井不出水,所以只能到池塘挑水吃。
经过一番讨论,彭雪枫决定,立即给群众打眼井!当清澈甘甜的水提到井上时,一位老大娘双手捧起水喝了一口,满怀深情地说:“彭师长,看着这水俺心里高兴,喝着这水俺心里甜,吃水不忘挖井人,俺永远忘不了新四军的恩情。”从此以后,大王庄人就把这口井起名叫“新四井”!

彭雪枫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的杰出指挥家、军事家,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
他创办和建立的《拂晓报》、拂晓剧团和骑兵团,被称为“新四军四师的三件宝”。这里至今还保留着几份当年的《拂晓报》。1941年8月1日,四师成立骑兵团;为了支持骑兵团,彭雪枫把自己心爱的坐骑“火车头”送给了骑兵团,最终骑兵团没有辜负众望,曾创下一个团追打国民党骑八师,致使敌军丢盔弃甲的神话!而“火车头”的马厩,就在距离师部不远处。
如今的大王庄,遍植雪松、红枫纪念彭雪枫将军!
走在大王庄青灰的旧石板路上,泥土墙、茅草屋面、柳山石围墙……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还原着那火红的岁月,鲜活的历史!
在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还保留着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刘瑞龙、张爱萍、张震等同志生活学习场所,以及拂晓报社、雪枫军政大学等20多处红色现场教学点!在炮火纷飞的抗战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给日本侵略者以沉痛的打击!
而用地280亩的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除了红色文化教育区外,还建设了军事训练和教学培训区。

如今,这座燃烧着“红色之魂”的小村庄,已成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入选江苏省20条“永远跟党走”红色旅游线路;以创新红色文化体验,吸引八方游客!
射击馆、水上拓展、中高空拓展、攀岩、真人CS、地道战、卡丁车等项目,在105亩的军事训练区,游客可以深度体验红色文化和军事训练!这里,既有红色文化教育的实境课堂,也对外提供准军事化训练和青少年研学、团队拓展等项目。

如果说军事训练区是为了锻炼我们的体力、毅力,那么教学培训区就是用理论武装我们的头脑!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不断丰富革命历史教育、红色教育和廉政教育内涵;打造综合性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基地。
报告厅、图书室、多媒体教室等41处教学空间,可容纳1500多人在这里同时开展教育培训。截至目前,累计超170万人来此参观学习!
大王庄红色文化旅游区,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来大王庄吧,让我们一起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制作:谢康 齐娜娜
编辑:方正
审核:苗苗 倪娜
监制:薛胜宏 朱颖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