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的正确打开方式 您都get了吗?

未标题-1_4.gif

 

 

 

俗话说:“春天孩儿面,一日变三变”。说的就是春姑娘变化无常,今年初春的天气,气温更是忽高忽低,让人难以防备。都说“春捂秋冻”,春天究竟该怎么“捂”?一起来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市民 徐女士

春天早上有点凉,我们要多穿点衣服,要保暖自己,尤其我们这些老年人。

 

 

 

 

很多市民都有“春捂”的意识,那么怎么才能“捂”好呢?从中医养生的角度讲,“春捂”是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需要,而从气温角度讲,如果过早脱掉厚衣服,可能会使身体受寒、诱发疾病。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蒋文波

此时天气乍暖还寒,往往是太阳出来暖洋洋,遇到刮风下雨就会冷起来。一旦气温降低,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因此,春天尤其要注意防风保暖,跟随气温变化加减衣物,该“捂”则“捂”。

 

 

 

春捂并不是简单的“多穿衣服”,“捂”的位置也很重要。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蒋文波

身体有许多重点部位及穴位要注意保暖,如脖子(大椎穴),可守住全身阳气;腰部(肾俞穴)可向全身输送动力;肚脐(神阙穴)可培元固本,回阳和胃;脚踝(三阴交穴)可滋阴,大补肝脾肾;脚底(涌泉穴)可温暖全身。

 

 

 

 

“春捂”的原则更多适用于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久病之人以及儿童。对于青壮年,尤其是体质偏燥热、阴虚或者湿热的人,“春捂”就不一定适合了。

 

市中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 蒋文波

我国历代养生家均提出春令衣着宜“下厚上薄”的养生主张。可以下身穿得厚一些,上身相较下身薄些,但也不能太过暴露。尤其是对于体质偏弱的老人和幼儿,切不可因天气变暖而盲目减衣。

 

 

 

春捂应遵循“815”原则,当昼夜温差小于8°C以上,或是最高气温连续几天保持在15°C以上时,就不需要“捂”了。等到清明节后,我们可以慢慢地把冬装脱掉。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民间称之为“春困”。此时,市民要注重睡眠的质量,晚餐后可以适当外出散步,也可以在睡前泡脚,可安神宁心,利于入睡。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硕

融媒体编辑:高雅 王淼

审核:解秀晴

终审:徐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