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放过自己,做个“能容”的人

未标题-1_4.gif

 

雨果有句名言说:世上最宽容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世事繁杂,如果愿意计较,生活里就会满是看不过眼的事儿,如果把心放宽,越能容可能越好过。

容得下别人的风光,容得下不同的声音,容得下别人的缺点,有时候选择包容别人,也是在包容自己。

人生下半场,不为琐碎羁绊,还自己一个轻松、从容、喜悦的人生。

 
1
 

 

容得下别人的风光

 

记得看过一句话说:走自己的路,看自己的风景,想自己的问题,不要总是盯着别人如何,总是羡慕别人的辉煌。

嫉妒他人,折磨的是自己的心,损耗的是自己的光阴,磨损的是自己的人格,最终痛苦的也是自己。

别人的风光也好,光鲜也罢,总归都是别人的生活。人只有踏实做自己,享受自己的生活才会快乐。

有句话说得好:不要羡慕别人,你有更好的,只是你还不知道。

听过一则佛经上的寓言故事。

在远古时代,摩伽陀国的国王饲养了一群大象,其中有一头白象非常聪慧,善解人意,十分有灵性。

驯象师也很喜欢这头白象,专心教它一些东西。有一天,国王要骑着白象去观礼。

路上,这头白象实在太美丽了,引得民众都聚拢过来。一边欢呼,一边高声喊着“象王!象王!”

这时,国王不高兴了,他感觉自己的风光全都被抢走了。没过一会儿,就骑着白象回了王宫。

对白象今天的风光无量,他心里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决心要了它的命。

国王刁难训象师,让他骑着白象在悬崖边表演,从三足着地到四足悬空飞起,训象师读懂了他的杀心。

最后,他和白象说明了他们的危险处境,没想到白象真的四足悬空飞过了悬崖,落到了对面的波罗奈国。

故事是在劝导人们,不要被嫉妒占据了内心,容不下别人的风光,做了损人不利己的事,自己也不会好过。

 
2
 

 

容得下不同的声音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聆取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

不能固执到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因为每个人的立场和观点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想法也会有不同。

人们要听取别人意见的勇气,然后经过自己的思索之后,做出更好的选择,而不是简单把耳朵塞住。

卡耐基曾表示过,人应该对别人的意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同一件物品,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过是大家有各自不同的喜好罢了,不必非要为此争个高低。

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看法,所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用非要判个高下。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做,遇到意见相同的人,马上感觉相见恨晚,认为别人是志同道合的知己。

遇到别人发表了和自己不同的观点,感觉和他们不在同一个战营,就把他们当成敌人,狭隘地攻击对方。

有人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你可以不喜欢,也可以不赞同,但是要允许它的存在。

因为,在这个世界,不同的声音会一直存在。如果一个人容不下不同的声音,其实就是在折磨自己。

正如村上春树所说:“没有人生活在同一片海里。”生活中,允许有不同声音的存在,是在给自己解绑。

一个人胸襟宽阔,心就大了,事情自然就小了,听得了不同的声音,人就不会处处与自己为难了。

 
3
 

 

容得下别人的缺点

 

有句话说得好: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又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人们要想日子过得舒心,就不能揪着别人的小错不放。

人与人相处贵在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你看见他人的缺点,也很难将其改变,容不下只会让自己难过。

看过一句话说:以温柔、宽厚之心待人,让彼此都能开朗愉快地生活,或许才是最重要的事吧。

有一则关于宽容他人的故事。

三国时期,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来主持朝政。当时,他有个下属叫杨戏,性格比较孤僻。

蒋琬和他说话,因为不善言辞,他只是答应着并不多说话。于是,有人看不惯了,就和蒋琬告状。

“杨戏这个人对您实在是太怠慢了,真是不像话!”

蒋琬听了并不介意,反而提杨戏解释说:“人都有各自的秉性,当面赞扬我的话,杨戏说不出来。”

“当众说我的不是,他又觉得会让我难堪,所以只好不做声了,不过这也正是他这个人的好处啊。”

后来,大家都会称赞蒋琬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想要烦心事少一点儿,还是得学着包容他人的缺点,不与他人过不去也是善待自己。

整天盯着别人的缺点,或小错误的人,一定会被这些琐碎的事情纠缠得难以脱身,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

 
4
 

 

尾语

 

容得下别人的风光,人的心中没有嫉妒就会更平和;容得下不同的声音,烦心事儿就会少了一半。

容得下别人的缺点,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一个豁达且洒脱的人,生活自然会越过越好了。

所以,人生下半场,越是能容就会越好过。

来源:夜读
编辑:胡亦涵
审核:凌    子   驰    骋
终审: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