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介绍
“真的太感谢李经理了!要是当初听了那些人的话退了保,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拿到20万元重疾理赔款的王先生,紧紧握住保险公司业务员李敏的手,语气里满是庆幸与感激。
事情要回到2023年6月。王先生偶然在社交平台刷到“代理全额退保”的广告,对方声称能帮他退回多年缴纳的保费,只需要支付15%的服务费。当时王先生觉得保单缴费压力大,又轻信了“退保无损失”的说法,便主动联系了“代理退保”人员,对方还指导他向保险公司提交了退保申请。
负责王先生保单服务的业务员李敏在收到退保申请后,第一时间联系了他。沟通中,李敏察觉到王先生对“代理退保”的风险并不了解,立即耐心解释:“王哥,这些‘代理退保’机构大多没有合法资质,他们可能会让您伪造证据、恶意投诉,不仅容易泄露个人信息,要是被监管部门认定为‘恶意退保’,还会影响您后续买保险的资格。而且您这份重疾险已经交了5年,现在退保只能拿到很少的现金价值,损失特别大,一旦真的遇到健康问题,就没有保障了。”
起初王先生仍有些犹豫,但李敏没有放弃,她不仅帮王先生算了一笔“经济账”——对比退保损失与继续保障的价值,还拿出过往“代理退保”骗局的案例,提醒他警惕后续可能出现的“二次收费”“卷款跑路”等风险。在李敏专业且耐心的沟通下,王先生终于醒悟,主动撤回了退保申请,继续维持保单效力。
令人没想到的是,2024年初,王先生因身体不适就医,被确诊为重大疾病。慌乱中,他想起自己还有这份重疾险,便联系李敏申请理赔。李敏立刻协助他准备病历、诊断证明等理赔材料,仅用3个工作日,20万元重疾理赔款就顺利到账,解了王先生的燃眉之急。
二、案例提示
案例启示:“代理退保”看似能“挽回损失”,实则暗藏多重风险,可能导致消费者失去保障、泄露个人信息,甚至涉嫌违法。遇到退保纠结时,应优先联系保险公司官方业务员或客服,充分了解退保后果与保障价值,切勿轻信第三方“代理退保”机构的诱导,避免因一时冲动失去关键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