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宿迁,有这么一批带着泥土气息又握着数字工具的 “新农人”,他们凭借着出色的电商直播技能和创业实践,应用“流量”这一新农资,推动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晨曦初露,泗洪县界集镇麦乐贝果园的枝叶还挂着晶莹露珠,卓成涛已架好手机,镜头里,“苏翠一号” 梨在晨光中泛着诱人光泽。卓成涛带着乡音的热情解说,穿越屏幕抵达天南海北的消费者耳边。 作为一名85后“新农人”,卓成涛于2022年选择进入“互联网+农业”赛道,仅一年,便创下400万元农特产品销售额的佳绩。
“头一次直播时,手心里全是汗。那时候就想着,怎么样能把家乡宝贝推广出去。”新农人卓成涛说。
“小卓为我卖了不少样东西,比如说家里做的粉丝、酸菜、葡萄,赚了不少钱。”农户张明礼说。
几年来,卓成涛不断拓展直播带货品类,形成了“公司+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近百户周边居民紧紧相连,人均增收3万元。 截至目前,卓成涛共开启了600余场直播,累计达成了2000余万元的销售额。
“从传统种养到电商生态,使村里面日均快递收发量从20件增至200件;同时从人口外流到青年返乡,卓成涛培育的10人主播团队中,80%为‘90后’,更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 ”泗洪县界集镇滨湖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祖启飞说。
扎根农村、联农带农。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也从“田头”走向“镜头”,用流量这一“新农资”开拓新市场。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吴沅锴就是这样一位基层带头人,为了扩宽当地农产品的销路,自己当起了“带货主播”。
“我们田洼(智慧)农业园1月份到12月份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产品,现有的规模品种已经超过20个品种,满足了我们现场直播品种上的供应。”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吴沅锴说。
在管理好社区日常工作的同时,吴沅锴还要利用早上和中午休息时间,拍些视频作品“留住”流量。从2019年开始,吴沅锴已发布视频作品600余条,播放量超百万。以“直播+”赋能农业生产,当地走出了一条集电商培育、直播带货、品牌孵化、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我们过来这边种植,吴书记也给我们很多帮助,选苗、种植、管护、销售等环节都比较上心,特别是通过吴书记的直播间,羊角蜜销售量提升了20%左右。”种植户张洁说。
“通过直播带货这个途径,我们的农业园线上线下共计销售农产品超过800万元,另外我们引导了很多的周边市民到我们园子里进行采摘游玩,销售额超过200万元。”宿城区蔡集镇田洼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吴沅锴说。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农人”队伍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各地涌现出一批懂农业、懂电商、懂品牌、懂市场的“新农人”。同时我市不断优化政策扶持,强化指导服务,加强示范引领,构建出了农村电商发展的良好生态。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230亿元,同比增长7%。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道路上的生力军。
记者:徐可 林洋旭 宿城融媒 泗洪融媒
编辑:涂海燕 张亚南
审核:潘磊 张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