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嘹亮丨卓为铁:一家四代当兵 赓续军人荣光

 

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社区有一个家庭

用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参军史

书写了一段动人的 “四代从军情”

他们在军营与地方的不同岗位上

践行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

让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代代相传

“八一”建军节

我们带您走近这个军人之家

 

 

昨天上午,家住宿豫区顺河街道卓圩社区的卓为铁和卓成军父子俩,看着家里三代人从军时拍摄的照片感慨万千。其实,他们家还有一代军人,但是没有留下照片。73岁的卓为铁共有姊妹四人,父亲是一名八路军,在战场上受过伤,去世又比较早,母亲含辛茹苦将孩子们拉扯大。20岁时,卓为铁决定当兵入伍。

 

 
 
卓为铁

我母亲那时候身体不好,没有人送我参军,我自己从公社坐车去县里。

 

 

穿上军装,就得多扛事。在浙江奉化当兵时,卓为铁服从部队安排,投身于指挥所和坑道的建设中。有段时间,他每天的任务就是搬运石头,昏暗的坑道里,常常回荡着他沉重的喘息声和石头碰撞的闷响。

 
 
卓为铁

每天8小时,那一块石头有多重?反正七八十斤、八九十斤都有,那会说不出来累,能吃饱肚子,就有劲干活。

 

微信图片_2025-08-01_164347_186.jpg

卓为铁

1976年,卓为铁退伍回到地方,从老生产队队长的手里接过接力棒,带领村民们进行农业生产。他心里憋着一股劲,在部队能搬得动坚硬的石头,回了村就得带领乡亲们把日子过好。卓为铁起早贪黑带着村民薅草栽稻、抡锄头、收麦子,到了秋天,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堆满晒场时,他十分欣慰。

 
 
卓为铁

我从老队长手接过来粮食总产量是16万斤,但是我每一年递增16000斤左右,到我不干的时候,我交给另一个队长时候是23万斤。

 

 

由于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卓为铁患上了较为严重的肠胃疾病。儿子卓成军说,自己少年时的记忆中,父亲就一直身体不好,尽管如此,却从未放松对姐姐和自己的教育。父亲总把在部队里攒下的道理挂在嘴边,做人要正直、不要斤斤计较,做事要踏实、不能怕吃苦。

 

 
 
卓成军

他在部队里学的知识都是站在那外边窗口上听的,然后讲的都记住了,然后在我上学的时候,父亲也给我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从小对军人有一种崇拜的感觉,当我初中毕业也就选择了去当兵。

卓成军

1999年,17岁的卓成军如同父亲当年那样,开始了军旅生涯,在辽宁某看守所承担执勤任务。他深刻记得,东北寒冬的凌晨,站岗执勤时零下三四十度的风灌进领口,冻得人骨头疼,可他从未退缩。

 
 
卓成军

我们的职责就是站好每一班岗,即使凌晨2点钟、3点钟爬起来,第二天都感冒了,但这是我们的职责。

 

当兵两年退伍后,卓成军回到家乡,从事公交驾驶员工作。他说,如今公交车方向盘就是自己的岗哨,安全驾驶便是自己的信条,他多次获得公交公司的表彰。去年,卓成军的大儿子在苏州读书时,选择参军入伍,目前在河南安阳某炮兵部队服役。这份跨越大半个世纪的从军情,如同燎原的星火,在卓家子孙的心中代代相传。

卓成军的大儿子

 
 
卓成军

我相信,孩子在部队一定会茁壮成长,带着我们家的军人精神去迎接未来的人生道路。希望他能在部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保卫国家,让我们的军人之家荣耀继续传承下去!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李宇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