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为进一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应急避险能力,上午9点,位于宿迁市洋河新区的省级地震灾害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开展了一场防灾减灾日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在抗震防灾科教馆里,消防讲解员正在向现场的百余名师生介绍“防灾减灾日”设立的缘由、地震灾害程度及各种救护常识等内容。孩子们顶着浓烟,低头行走,带着好奇走进地震体验区,亲身感受地震来临时的强烈震感。
【现场】现在我们感受的一个地震震级,就是我们2008年汶川地震的频率。
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实验小学学生 丁梓涵:
我们在烟雾中奔跑着,听见了“噼里啪啦”的声音,太可怕了。虽然这次的体验是虚拟的,但是我也能从虚拟的体验中感受到地震的可怕。
走出抗震防灾科教馆,同学们又来到了21°斜角的倾斜训练楼。一进斜楼,整个人的身体瞬间与地面形成斜角,走起路来很吃力,明显产生晕眩感,不少孩子只能扶住窗口,看着远方寻找平衡感。工作人员介绍,斜楼主要目的是帮助救援人员开展搜索救援科目训练,模拟地震发生时,因地壳运动,地表变形,导致部分楼体整体倾斜,但又尚未倒塌,楼内被困人员多数被床、柜等家具埋压、受伤,不能自行脱困。在斜楼救援中,搜救队员会短暂丧失平衡能力,产生眩晕感。被困者需要调整姿势,才能保持平衡,克服晕眩。
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实验小学学生 沈子怡:
我们走进去,走路很困难,看着房子特别地斜着,这样我们感到不适。我们去里面什么都没有做,而消防叔叔需要背着很重的东西,消防叔叔一定很辛苦。
活动中,同学们还参观了消防车,了解车辆装备器材,并在报告厅内聆听了安全知识讲座。
宿迁市洋河新区洋河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沈俊杰:
经过这一天的学习,我学习到了逃生方法,遇到这些灾难时,一定要沉着冷静,要使用正确的方式来逃生。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洋河省级地震应急救援训练基地现有管道救援训练设施、狭小空间救援训练设施、模拟场景训练废墟、透水事故救援训练设施等。该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2亩,填补了江苏省地震救援训练基地的空白,使江苏成为全国第7个设有地震灾害模拟训练设施的省份。
宿迁市洋河新区消防救援大队战斗员 徐宜洋:
我们通过现场讲学、模拟场景的方式,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地震灾害带来的破坏性,同时也让孩子们掌握更多的防震减灾知识。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应对能力。
记者:蔡啸春 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