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推出《那山那水那田》特别报道
7月18日
记者走进宿城区朱海休闲运动小镇
那里曾是荒滩废塘
如今却是千亩碧波荡漾的休闲运动天堂
从“生态包袱”到“金山银山”
从渔民“守着污水愁”到百姓“靠着美景笑”
朱海的逆袭
藏着怎样的绿色密码
接下来
我们就去探寻它的蜕变故事
记者 马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记者马雪,我现在是在宿城区王官集朱海休闲运动小镇。大伙儿瞧瞧这眼前的景致,千亩水库波光粼粼,岸边的青草树木绿得晃眼,是不是特别治愈?可谁能想到呢,这里曾经竟是一片荒滩废塘。
朱海是西沙河、民便河、古黄河宿迁段的“三河之源”,曾经,这方水源却被养殖尾水拖成了“生态包袱”。村民王道义最有体会,他1983年起,在朱海承包了15亩鱼塘,那时的养殖,可以说没有生态理念。
村民 王道义
一些玉米、小麦都能往里喂,猪粪、鸡粪都往那倒,这一进去,水污染了。那时候水发臭,比如这个塘子你到下风口都能闻到臭味。
长期粗放养殖,让朱海成了“生态痛点”。圈圩养殖挤占河道、底泥淤积抬高河床,岸坡水土流失,内源污染日益严重。水质持续下滑,水里鱼虾渐少,岸边草木稀疏,就连河道行洪排涝能力也大打折扣。更糟的是,污染的塘水直排大河,而鱼塘换水又要从大河抽水,污染链就在这样的循环中越积越深。
村民 王道义
关键水严重污染,有一次整塘鱼全死了。再重新换水,重新养。
转机出现在2020年,朱海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回收212个鱼塘,一场生态修复战正式打响。修复团队参照原始地形重塑湖底,构建浅滩、洼地等多样化湿地单元,打造完整生态网络。植被修复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原则,依区域特性选种水生植物。生物多样性修复则结合养殖塘历史,分阶段投放鱼类,打造“生态浮岛”,为鸟类、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之所。这片水域的生机,就这样被一步步唤醒。
宿城区王官集镇人大主席 李晓聪
实施了退塘还湖清淤疏浚土方调整、水系连通等工程,形成水域面积4000余亩的宽阔湖面。通过生态护坡、种植水生植物,并打通朱海与周边河流换水、补水通道,改善了片区的水系、水质。
村民 王道义
现在可以闻到这种新鲜的水汽,确实让人舒服。
改善水质,还要维持水质。为此,朱海建成1 座污水处理厂和5 座污水处理站,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连续4年环湖植树造林1800多亩,打造梅园、南岛等生态景观,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与此同时,142户农民迁入新居,5条总长33.3公里的道路投用,朱海片区成功纳入“国家山水工程”项目。
村民 王玲
现在条件改善,住在两层楼房,比较敞亮。这边水也变得清澈了,路拓宽了,村民走起来也很方便。
记者 马雪
要说王官集镇把朱海的水资源用得多妙?这儿早就成了休闲运动的乐园啦。您看啊,每年各种垂钓赛、骑行赛一场接一场,热闹不停。想露营野餐?没问题!想玩水、钓鱼?随便来!住房车、住民宿,体验一把田园慢生活,这儿全都能满足。不管你是想动起来撒欢,还是想静下来发呆,来朱海就对了,这才是把水用好的真本事!
游客 臧女士
我平时和小姐妹都是在城市工作,压力非常大,到这边是比较享受的,非常有田园气息。
依托朱海的生态优势,当地以渔文化为主线,引进休闲飞行营地、梦幻星辰水世界、海梦田房车营地、朱海渔村等文旅项目。通过市场化方式引入专业运营公司,打造“来朱海钓大鱼”品牌,常年举办各类休闲垂钓赛事。围绕“休闲运动”定位,推出龙舟赛、帆船赛、游泳、越野车拉力赛、村BA等活动,持续擦亮渔业和文旅融合的“金字招牌”。
朱海休闲运动小镇市场宣传负责人 闫滢
生态修复是朱海发展的根基,修复后的开阔水域和优良生态,让我们以“一根钓竿”撬动产业。年均举办垂钓大赛、骑行比赛、马拉松比赛、游泳比赛等赛事50余场,游客量持续增长。
朱海片区联合党委副书记 尹黄村党支部书记 陈勇
良好的水质水面,为各类赛事活动的举办提供了便利。我们通过成立劳务公司,引导村民从事裁判、保洁、安保等工作,带动群众就业1500余人,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
记者 马雪
休闲运动火了,网上名气也响了,游客一波接一波来。可镇里不满足,人气有了,怎么让经济再上台阶?他们脑筋一转,盯上了“渔产业链”,主动招商。你猜怎么着?好些全国有名的渔具企业,都在这儿安了家。
在江苏渔王科技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烫芯、贴布、打包。工人袁丽丽需要在家带孩子,无法出远门工作,如今家门口就有班上,心里很踏实。
工人 袁丽丽
工作很可以,挺好的,离家很近,很满意。
目前,江苏渔王科技有近200种鱼竿产品、4条高端鱼竿生产线、2条鱼饵料和添加剂全自动生产线。年产中高端鱼竿可达6万支,产值在亿元以上。
渔王科技负责人 包圆圆
我们目前工厂有五十几个员工,基本是王官集本地人。我们参与了朱海各类垂钓赛事活动20多场。我们看中了王官集镇正在打造的渔全链条产业,我们可以直接借助垂钓赛事活动进行销售和宣传。
要让“一根钓竿吊起一个产业”,王官集镇早有规划。2200多亩文创产业园正在建设,重点引进文创项目;按“三生融合、三产融合、渔文旅融合”思路,打造全国首个渔全链条产业;从水产养殖、垂钓,到渔具生产、直播销售,再到渔文化体验、特色餐饮,全链条都要配齐。目标也很明确,培育100名主播,引进50家渔具销售企业、20家制造企业,建成全国渔具云集散中心。
宿城区王官集镇人大主席 李晓聪
重点推进1700余亩的现代渔业融合示范项目,规划建设路亚垂钓基地、全国首个室内垂钓馆,打造多样化垂钓场景。常态组织台钓赛事,引进路亚、溪流钓、小屋钓等新赛事,做好渔全链条产业的延链、补链、壮链。加大渔具电商、渔具制造企业的招引力度,着力将王官集打造成全国知名的休闲垂钓目的地,电商渔具引领渔具制造的集聚地。
记者 马雪
从“没人来”到“人挤人”,从“荒滩废塘”到“休闲运动天堂”,朱海这条逆袭路,不正是咱宿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落到实处的生动写照吗?它用实实在在的变化告诉我们,绿水青山不只是好看的自然财富,更是能让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经济财富,咱们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就藏在这满眼的绿意里。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姜飞雪 韩跃 马雪
融媒体编辑:杨雅竹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