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唠叨对孩子影响很大,学会适可而止,才是让孩子更优秀的法宝

我们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以上爱唠叨的家长。还记得在你写作业时不停地说“你的字还得加强,横不平竖不直。”“你握笔的方式不对啊!”“挺直腰背才能写出好字。”……“出门得多穿点,衣服穿上了吗?”

终于我们在忍耐中爆发,“你烦不烦啊?”,孩子的这一句话终于刺痛了家长的心。但是事实上每次嫌弃家长烦,其实都是被家长硬生生逼出来的不是吗?

好像我们都早已习惯了这种父母的“关爱”方式,反复提醒我们,家长认为这样是对我们的关爱,可是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孩子就会完全理解家长吗?就会感受到家长的爱意吗?

不知家长是否想过唠唠叨叨也会让孩子产生厌烦,也会不利于家长教育孩子,要学会适可而止了。

什么是适可而止呢?指的就是做事情要恰到好处,或者劝诫别人做事不要太过火候,不要咄咄逼人,有时候孩子真的会有心理负担,孩子一但爆发,家长也会觉得伤心难过,其实也是一种矛盾。

家长如果换成孩子的话,您是否也觉得唠唠叨叨并没有用,而且会让人暴躁和烦闷,适度的关心和提醒,而不是没完没了。那么,我们家长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该如何不变成“唐僧”呢?如何适可而止呢?

1.家长爱唠叨对孩子有哪些影响呢

唠叨指人说话重复或围绕一个道理说差不多的话。而心理学上也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就是说:你越是对孩子唠叨,你说的话就越没有意义。所以,唠叨往往都是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

a.会让孩子失去耐心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一次去教堂听演讲,牧师讲的非常好,他听得也是特别振奋,所以他决定捐出一笔钱。

然后,又过了好久,牧师好像无休止的演讲,马克吐温终于受不了了,最后走的时候还带走了两块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味的重复,对孩子唠叨,孩子反而会失去耐心,听不进去,最终故意和家长反着来。

b.不利于家长和孩子交流

唠叨就好像是奇特的心理防御,要通过不停地说让孩子牢记,一但孩子插话,就觉得是反抗,就要通过不停地唠叨增加自己的气势。

这种交流方式属于单向交流,孩子也许会听的遍数多了就屏蔽了,会让孩子有家长不尊重不认同他(她)的感受,更不利于交流。

c.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

唠叨本身带有指责的意味,而且是不断重复,时间较持久的指责,孩子就会产生暴躁和焦虑的心理,一但孩子心理承受不住就会有危险至极的行为——离家出走,到时候家长追悔莫及!同时唠叨还会让孩子承受很多压力,孩子也不想被人指责,所以孩子会生活的很累,对父母产生厌烦,不利于和谐的亲子关系。

2.为什么家长要学会适可而止?

a.孩子会有不被信任的感觉

唠叨本身就含有消极情绪,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和不满的一种发泄。久而久之,父母就会把对孩子的不自信思想传输给孩子,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对孩子一生都会起到重大作用的。

b.孩子感觉不自由

父母对孩子唠叨,明显是父母占了上风向,孩子就会有一种压迫感,感觉自己被限制,不自由。家长认为是在为孩子好,其实已经对孩子心灵上造成了伤害。

都听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时间久了一定会把对父母的不满意发泄出去,尤其是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叛逆阶段,家长要注意对孩子的教育提醒要适可而止。

c.孩子的能力会变差

还有一种孩子是这样的,由于小时候需要父母照顾,以至于以后习惯了,也没有长大后渴望独立渴望自由的想法,对父母特别依赖。

出了问题,也不会找自己的原因,归因于父母身上,缺乏责任感,同时孩子的依赖性过强的话,孩子就会不勤奋,变得懒惰,不利于孩子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3.家长如何做到不唠叨,适可而止?

a.克制过度的关心

家长要学会克制过度的关心,只是适当地起到叮嘱作用就可以。妈妈对孩子不闻不问是不可能的,过度关心又会让孩子产生反感,试着让孩子主动去听妈妈的话。

例如妈妈只说一遍:“天冷了,明天要多穿衣服!”孩子不听出门的话,回来感冒了只有孩子自己负责,慢慢地他(她)就会听妈妈的话,哪怕是一遍。

b.分散对孩子的专注

家长可以给孩子更多更自由的空间去创造,而家长照顾好孩子的衣食起居外,也可以培养一下自己的小兴趣,分散一下对孩子的专注,这样对父母对孩子都有好处,利于形成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

c.家长要以身作则

爸爸和妈妈相处时,也难免一方会唠叨,比如妈妈唠叨爸爸时,爸爸有不耐烦的表现,孩子就会学着爸爸的口气和方式来讨厌妈妈的唠叨,所以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减少唠叨。

d.把唠叨换成建议

当父母想要参与孩子的事情时,不如把大段的唠叨换成建议的口吻,这样说话既简洁明了又会让孩子拥有选择权,孩子会觉得自己受到尊重,效果要更好一些。

当然,本文只是根据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唠叨的普遍现象进行分析,旨在避免让家长的唠叨对孩子造成伤害。本文分析了家长爱唠叨所产生的影响,促使家长们及时改变。

然后从孩子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家长的唠叨要适可而止,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过多关心的不必要。

最后,本文给出了有效的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及时改正唠叨,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减少对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