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县财政局三举措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沭阳县财政局运用法治思维优化营商环境,通过加强法治财政建设,依法履职,服务企业发展不越位不缺位,探索营商环境建设新途径。
规范决策程序,健全决策方式,加强法治宣传,防范债务风险,提高决策效用。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不断提升服务效率,服务好抗疫情复工复产、推进“两聚一高”,打赢“三大攻坚战”战略部署,落实“苏政50条”、“宿迁惠企16条”等优惠政策,落实好减免税费、减免和缓缴社会保险费、财政贴息、专项资金补助及财政兜底采购等政策,履行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职责。
(二)规范重大决策程序。严格落实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要求,对涉及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财政政策,必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法定程序,确保政策制定科学合理、程序正当、过程公开。三是加强债务管理防控风险。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深化预算绩效、政府采购改革,整合盘活财政专项资金,加强信息化建设。
(一)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探索建立对新出台的重点政策、项目,实行立项评审和事前绩效评估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和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同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
(二)整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继续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清单管理和函告制度,按时将专项资金下达主管部门和实施主体;严格执行专项资金连续两年未使用完收回制度;按照省财政厅即将实施的省级专项资金因素法和“大专项+任务清单”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可承接相应转移支付的项目库。
(三)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积极落实《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研究制定我县深化政府采购 制度改革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四是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重点实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综合监管系统;建立重大项 目管理系统,将政府工程、重大项目等前期立项信息及资金拨付情况全部录入系统,对资金拨付情况 做到全程监控;在全县行政事业单位推行资产云管理系统,确保资产信息全面、准确和完整。

强化清单管理,健全内控制度,规范执法行为,接受社会监督。
(一)推进权责清单管理。推进机构、职能、权限、职责法定化,将职权清单打造为财政履职清单,体现“法定职责必须为”和“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的要求,促进财政部门职责法定化、清晰化、透明化。
(二)加强内部控制规范财政监督。加强财政内控制度建设,强化对关键部位和权力集中岗位的内部监督,形成责任闭环,有效防控财政业务及财政管理中的各项风险,防止权利滥用和权力寻租,实现法治监督“全覆盖”。
(三)完善政务公开社会监督。完善财政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不断扩大主动公开范围,依法做好对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主动妥善回应社会关切。
(四)落实三项制度完善财政执法。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规范文字和音像记录,确保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推进执法主体合法化、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确化、执法程序规范化。 把依法行政要求贯穿于财政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保障合法、高效、公正行使职权。

特约通讯员:李周圣 纪先洋 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