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园区派出所民警走进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为学生们上了一堂以“为成长护航,共建共享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安全知识教育课。
“如果你们在校园里遇到恐吓和敲诈该怎么办?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该如何解决呢?”讲座中,民警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围绕什么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有哪些危害、欺凌者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如何有效应对校园欺凌等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深入讲解。
“此次安全知识教育讲座,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而且对预防学生违法犯罪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创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宿迁市苏州外国语实验学校有关负责同志说。


安全意识的培养
是每一个孩子和家长的必修课
如何培养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
第29个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这份网络普法小课堂
送给所有家长

01
场景一
? 家长使用网络时,观看暴力视频、长时间打游戏、打麻将、在网络上骂骂咧咧,面对孩子,家长仍放纵自己的行为吗?
? 发现孩子在网上打赏主播、网络施暴、学习不健康的网络语言,家长应该放任不管吗?
不应该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二章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高自身网络素养,规范自身使用网络的行为,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行为的教育、示范、引导和监督。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02
场景二
? 孩子使用手机随处扫描二维码并填写信息
? 孩子为蝇头小利出售自己的个人信息
? 孩子搭讪陌生人、结交网友并介绍自己的家人和喜好
家长应该怎么做?
请及时制止。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四章第三十三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和能力、掌握个人信息范围、了解个人信息安全风险,指导未成年人行使其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查阅、复制、更正、补充、删除等权利,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权益。
03
场景三
??班主任:学生家长,您的孩子没有请假也没到学校上课,据我了解他是到附近网吧上网了,希望您能和我们一起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家长:我们暂时没时间,等出差回去再管吧。
教育不容忽视。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五章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和培训,提高教师对未成年学生沉迷网络的早期识别和干预能力。对于有沉迷网络倾向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其监护人,共同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04
场景四
? 发现孩子长期浏览暴力、色情内容
? 发现孩子模仿网络上的拜金、享乐、炫富等行为
家长能否视而不见?
不能。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五章第四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指导未成年人安全合理使用网络,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以及相关生理状况、心理状况、行为习惯,防范未成年人接触危害或者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合理安排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时间,预防和干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第六章第五十二条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履行本条例规定的监护职责或者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由未成年人居住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监护人所在单位,中小学校、幼儿园等有关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依法予以批评教育、劝诫制止、督促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等
编辑 | 赵梓婕
审核 | 凌子 驰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