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夏”大忙,在位于湖滨新区的宿迁国家小麦区域试验站,一片381亩的试验田迎来收获季。与普通麦田不同,这里的每一株小麦都承载着科技创新的希望,见证着我市在小麦育种领域的卓越成就。
在试验田,江苏瑞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采用人工收割与小型机械定点收割相结合的方式,将珍贵的小麦种质资源装入袋中。
目前,我们科研人员正在收获的,是我们小麦的品比鉴定材料。经过我们5到6年的选育,现在进入产量比较试验。经过产量、抗性和品质的比较,筛选出更好的品系,我们接下来参加中间试验。
为了抢抓农时,确保粮食以及种子安全入库,每到这个季节,公司科研团队的所有成员都会一起上阵。
迄今为止,我们团队已经选育出了41个品种,通过了国家级以及省级的审定,目前我们正在进行小麦的收储工作。
试验田内,根据选种世代和材料的差异,大田块可达2亩,小田块仅有0.5平方米。在这300多亩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种植着5万份材料,它们都是未来小麦育种的宝贵资源。
因为我们种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每个材料的收获方式可能也都不一样。这边是我们今年收上来的单株,它需要通过单株选择,连根拔起来。我们还有这种(人工)割穗头的,这种是我们混合选择的一种方式。接下来,我们还要进行混合脱粒和播种。
我们面前这个品种,就是我们现在在市场上主推的瑞华麦549,这是我们历经9年时间,选育出来的一个品种。大家都知道宿迁这个地方,是地处我国南北过渡地带,在生产上要求小麦品种,要兼顾南方品种和北方品种的优点。瑞华麦549就是这样一个集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和抗寒性于一身的品种。
瑞华麦549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今年成功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 年)》,并被认定为苗头型品种。
从配制组合到筛选出来一个比较好的品系,推荐参加试验,最终通过审定成为品种,是一个千辛万苦、大浪淘沙、万里挑一的过程。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老百姓真正选育出来一个增产增收的好品种,这也是我们所有瑞华人共同努力的目标。
宿城区王官集镇一处示范田内,种植的就是瑞华麦549,经过现场测产,平均亩产高达778.7 公斤,创造了稻茬麦的高产典型,参与种植的农户们喜获丰收。
今年从春季开始,我们遭遇了很重的旱情,拔节孕穗肥施不下去,担心吸收利用率要降低一些。但是目前看起来,我们实测的这个产量,其实还是挺惊喜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碗要装中国粮。到“十三五”末的时候,我们国家主要粮食作物已经有95%用种是自给的,特别是稻麦品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已经达到了55%以上。
目前,瑞华农业在科研项目上成果丰硕,先后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2项、发明专利7项。瑞华麦系列品种在江苏、安徽、河南等地区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1亿亩,增产粮食25亿公斤,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我国小麦育种事业贡献了坚实的宿迁力量。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曹思鑫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