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宿迁文明20条”出台十周年
十年来
宿迁以文明为笔
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书写着生活新篇章
从餐饮企业到单位食堂
从家庭餐桌到出行方式
文明实践正不断深化落实
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昨天中午用餐时间,泗洪城区的几家餐饮店内人气爆满。记者看到,在一家自助餐厅,环形餐桌中央的传送带匀速运转,各色食材琳琅满目,当地居民坐在座位上,根据喜好随手取下食材,放入面前的小火锅中涮煮。
以前吃自助总想着“多拿才划算”,结果经常剩下不少,心里其实也挺过意不去的。现在我会根据自己的食量慢慢取,吃完看着空盘子心里也踏实,还响应了节约的号召。
在泗洪城区的一家烤肉店,香气升腾,餐桌前的“光盘”景象经常出现。
服务员会提醒我们“少点勤加”,还帮着控制烤制量,一顿下来吃得舒服又不浪费。
烤肉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这里不仅推出了“半份菜”“双拼组合”,让食客能多尝口味又不浪费,还专门培训了服务员,根据客人的用餐节奏建议烤制数量。
现在客人用餐结束,餐桌基本能做到“盘干碗净”。做到了“吃多少点多少、烤多少吃多少”,大家不是为了应付,而是真的养成了这种好习惯。
除了拒绝浪费外,绿色、低碳的出行模式也正从“时尚”变为“习惯”。在市区街头,公交站点随处可见市民候车的场景,一辆公交车缓缓驶来,乘客们按照顺序依次上下车。近年来,宿迁公交线路不断优化,给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现在出门坐公交车也比较方便,到哪里的公交车都有。出门也不想开车,基本上是坐公交车。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在我市的普及率也越来越高。一些商场、小区的停车场,充电桩的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新能源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为绿色出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首先电车现在政策比较好,要便宜一点,再一个,低碳出行也比较方便,充电就可以,不用加油。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盛韧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