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人肉搜索”是个网络热词,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搜集特定的人或者事的隐私信息。最近,一种相较于“人肉搜索”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网络暴力行为又出现了,被称之为“开盒挂人”,前段时间,一名13岁未成年人就对一位孕妇实施了“开盒挂人”,引发众怒。到底什么是“开盒”,这种行为又有哪些危害呢?
事件的起因是一名网友发表留言,评论了某外国明星,随后便遭到了粉丝群体在网上的攻击和谩骂,一名13岁的未成年粉丝还对该网友“开盒挂人”,公开曝光了其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使得这名网友在现实中遭受攻击。事件发生后,这名未成年人的父亲在社交平台发声,向被“开盒”的当事人和公众致歉。这一事件引发众多市民的讨论。
我觉得这对人非常的不尊重,虽然说现在是网络透明时代,但是我们不能随便把别人的东西给爆出来,很严重,我觉得我们应该整治这方面,还网络上的一个语言清净。
我后背直发凉,这些人连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都敢公开,这不是把人往绝路上逼吗?现在网上戾气太重了,一句话不对就挂人开盒,必须好好整治一下。
“开盒挂人”,是指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他人隐私信息,在网络上公开曝光,并煽动别人对被“开盒”者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受害者不仅会遭受网络上的侮辱谩骂、造谣诋毁,还可能面临现实生活中的骚扰,比如电话、短信的轮番“轰炸”,甚至被人恶意找上门。这种行为,是被我国法律绝对禁止的。
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同时该行为还可能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违规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因此“开盒挂人”的行为,从法律上说,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
我国《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将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其中,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涉及未成年人,即使其本人不承担刑事责任,监护人也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对于青少年,首先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避免在网络之地误入歧途。其次,要尊重和保护他人的隐私,不要侵犯、泄露、传播,避免盲目跟风,成为他人利用的工具。最后,如果青少年自己的个人隐私不慎外泄,或遭受“开盒挂人”及类似的行为时,必须及时向家长、老师求助,同时报警处理。
在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身份证、银行卡、驾驶证、医保卡等不要随意放置、出借。在公共场合填写表格等相关资料时,要注意遮挡个人信息,废弃的材料不要随意丢弃。社交媒体上的隐私设置也要仔细检查,确保自己的信息只对信任的人可见。一旦遭遇网络暴力,除了直接拨打110报警,也可以拨打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电话12377,或登录12377网站进行举报。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姜飞雪
融媒体编辑:高雅 杨雅竹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