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这一传承千年的中医外治疗法,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春秋战国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提到“以小角角之”,即利用动物角制造负压来治疗疾病,被认为是拔罐疗法的雏形。它以简便、安全、有效的特点,成为人们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今天,一起了解拔罐疗法。
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张菊
大家好,我是宿迁市中医院康复科的张医生,今天带领大家探索一项传承千年的东方智慧——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它有玻璃罐、陶瓷罐、竹罐、气罐,用负压或者抽气的形式吸附皮肤,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从而达到疏通经络、驱寒祛湿的效果。
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张菊
下面我们来演示竹罐的操作方法,首先我们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充分暴露应该拔的部位,酒精棉球用镊子夹起,开始点火,选择合适的竹罐,让燃烧的棉球在罐内绕1~3圈之后,快速地拔到应拔的部位上。5~10分钟之后,我们开始起罐,起罐的时候要注意,首先是左手的拇指按压局部的皮肤,右手持罐身,让空气进入罐内,火罐自然地脱落。
市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张菊
拔罐的注意事项,拔火罐的时候,一定不能燃烧到罐口,防止烫伤患者的皮肤。留罐的时候,时间也不能太长,防止出现水泡。另外,对于皮肤有破损,孕妇的腰骶部以及腹部,还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都不适宜拔火罐。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魏平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