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宿迁市中医院脑病科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竞速”。一位七旬老人在医院陪护老伴时突发心脏骤停,医护团队精准把控“黄金抢救期”,并通过多学科紧密协作,成功将老人从生死线上挽回。

他们家的护工过来,说老爷子坐在床边有点不对劲,我们当时就过去了。
回忆起那场抢救,宿迁市中医院脑病科护师陈月月至今仍心有余悸。事发当天上午8点40分左右,一位护工的急促呼喊打破了平静。
过去的时候发现老人坐在那里,全身憋得青紫,身体在抽搐。赶紧喊医生过去看一下。等我们回来的时候,发现老人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赶紧开始进行抢救。
时间就是生命,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期仅有4到6分钟,超过这个时间,大脑就可能出现不可逆损伤。脑病科主任中医师、执行主任王红胜带领团队迅速分工,护士们推来抢救车、建立静脉通道、轮流做心脏按压,医生们判断病情、协调多学科支援,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正式开启。
整个抢救过程中,我们大概有六七位医护人员在接力做心肺复苏,去接力抢救患者。整个持续按压时间大约有30分钟。在院领导和医务科的协调下,麻醉科、心内科、ICU的医护人员都过来参与抢救。因为过程比较快,所以他的脑组织损伤、缺氧损伤比较小。
按压、通气、用药、除颤……各项抢救措施同步推进。上午9点05分,监护仪上传来好消息——老人的脉氧开始回升;9点20分,心跳、血压也逐渐恢复正常。医护人员立即将老人转运至ICU进一步监护,后续又转入心内科接受针对性治疗。目前,身体情况较稳定。
我大概按了两轮下来,还是很累、很费体力的。最终看到老人恢复了一点生命体征,当时心情也很激动。
这场抢救的成功,不仅靠医护团队的快速响应,更离不开多学科的紧密协作。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也能成为“救命稻草”。
宿迁市中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 执行主任 王红胜
一旦发现心脏骤停,第一,你看他的面色;第二,摸他的颈动脉;第三,探一下他的呼吸,把手放在鼻子那儿,看他有没有呼吸。如果没有的话,第一,立即呼救,拨打120。第二,立马要予以心脏按压。
从发现异常到抢救成功,短短几十分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与担当,也是“时间就是生命”的生动诠释。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周烨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