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熟了红满天,又是一年丰收季。霜降过后,洋河新区张渡村千亩高粱进入收获期,一株株颗粒饱满的高粱穗向天而立,火红欲燃,将大地装点得分外妖娆。
记者 时艺菁
秋来五谷丰,高粱别样红。我身后是洋河镇张渡村高粱基地,上千亩沉甸甸的高粱穗随风摇曳,随着机器的轰鸣,多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吹响丰收的号角,绘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美丽画卷。
高粱地里收割机稳步前行,高效地“吃”进高粱穗,“吐”出高粱粒,同时将秸秆碎渣“喷”出,增加土壤肥力。火红的高粱从收割机的仓门倾泻而下,被送入酒企的运粮车中。种植大户夏均告诉记者,去年他种植了300多亩高粱,在“供销社+企业+订单+农户”模式下,今年又扩种了600亩,目前来看收入相当可观。
高粱种植大户 夏均
预计产量能达到1000斤以上每亩,预计一亩地的收入大概在1500块钱,预计增收10万块钱左右。确实心里非常开心,我们今年选对了种植方向,今年的高粱确实高产,价格方面他们给我们一个保底价,达到预期也非常开心。
在收割现场,来自市农科院的酿酒高粱专家赖上坤进行了测产。他随机选取4.6个平方米的高粱穗进行脱粒、精选,并测定水分。
宿迁农科院酿造原粮研究室副主任 赖上坤
我们毛粮重是11.7斤,然后我们是32%的水分,我们把水分折算成标准水14%以后,我们再扣掉,我们再打个8折,是1072.65斤每亩。应该说产量,是近三年来我们所测的地块里面最高的,这个结果还是不错的,应该说实现了一个大丰收。
为高质量推进亚夫科技服务项目“洋河酿酒高粱全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实施,助力酿酒高粱轻简化、绿色化、数字化和品牌化建设,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还在洋河新区张渡村举办项目启动会暨高粱新品种观摩会。来自全省的农业专家实地观摩考察了酿酒高粱数字化生产和新品种示范基地,了解了高粱新品种的田间综合表现,对新品种的优良抗性和高产稳产栽培措施给予充分肯定。
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涟水高沟工作站站长 李春宏
传统的危害最重的是螟虫在上面基本上不发生,在这个叶片上我们看到也没有什么芽虫,抗蚜也比较好,它是散穗型的,那也能抗倒,没有倒伏,这是它的优点,产量潜力方面呢,从这块试验地看呢这个丰产性也较好,我看一下这个整块地呢可能是平均产量净量要到每亩450kg以上,这是它的优点,也适宜我们今后大面积推广。
张渡村高粱的丰收,得益于数字化的管理。今年三月份,由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服务,首次在张渡村进行试点。按照高标准建设,打造了“1个基地+3个平台+1个决策中心”的立体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管理、可视化跟踪和智能化决策,对农事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全流程实施精准控制。从播种到病虫害防治,再到药肥精准施用和减损收割,每一个环节都实现了标准化建设和数字化管控。
宿迁市苏合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社会化服务部主管 瞿圣南
多光谱巡田无人机平台最大的功能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可以实现无人巡田,通过4 G传输我们实时的画面,结合我们的苏合农服平台,然后及时采集田间的倒伏、缺苗以及虫害情况,长草情况,第二个功能就是再结合我们平台分析形成施肥打药的这个处方图,再结合植保无人机进行这个精量的施肥打药,从而实现这个施肥打药这个减量化、绿色化。
数字赋能高粱丰产,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还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了解,后期张渡村还将继续扩大高粱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推广订单农业,确保农民稳产增收。目前洋河新区万亩高粱已经收获过半。
市城管局驻张渡村第一书记 许保康
继续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种植订单农业,然后作为市城管局,也同时进一步扩展销路,增加这种订单的数量,可能不止洋河酒厂,还有更多的企业来参与我们的订单收购。
记者:唐献军
编辑:吴炳翔
审核:蔡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