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小麦抢收工作落地,夏种已经开始。这两天,洋河新区张渡村联合宿迁市农科院积极探索,试验大豆棉花规范化带状复合种植,通过技术指导+农业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开展试种,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
在张渡村七组一处麦茬地里,伴随着隆隆机声,一辆一体化精量植播机在农机手熟练操控下来回作业,旋耕、播种、覆土、镇压一次完成,平均1小时就能种完10亩地。农机手胡继金告诉记者,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现在导航播种的直线偏差不超过2厘米,不仅便于喷洒除草剂和后期收获,机器作业效率也提高了1.5倍。
农机手 胡继金:
从地头打个点,机器开到那头再打个点,不需要人操作了,航线出来了,你就跟着航线跑就行了。
胡继金指着正在自动驾驶和播种的植播机笑着说,他今年61岁了,一天下来,一个人就能轻松种植八九十亩地。要是累了他就下车歇歇,植播机照样自己作业。
农机手 胡继金:
我要是累了,就用这个大疆无人机自动驾驶。
据了解,今年洋河新区首次试验大豆棉花规范化带状复合种植,试种面积180亩。采用“4+2”间种模式,即四行大豆、两行棉花,大豆间行距是40厘米,棉花间行距是80厘米,棉花分列大豆两侧。该种植模式是在传统间作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到棉花的生长高度和大豆的受光空间,能在同一地块上实现大豆棉花和谐共生、一季双收。
听说宿迁市农科院要在张渡村试验大豆棉花带状复合种植,免费提供棉花种子,种植大户费绍兵积极报名。虽然自己左臂残疾,但是有了科技加持和各类补贴,费绍兵信心满满。
洋河新区张渡村种植大户 费绍兵:
我现在虽然是身体残疾,但是我现在也包了100多亩地。感谢国家,现在都是机械化,给我们省了不少事。现在是包100多亩地,下次我们争取包200亩,300亩,继续多包点。
记者:唐献军
融媒体编辑:唐献军
审核:蔡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