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园踏青 警惕“草丛吸血鬼”

春色满园,草长莺飞,

这是最美人间四月天,

人们纷纷走进户外,拥抱大自然,享受宜人风景,

但在游玩时,要警惕“草丛吸血鬼”——蜱。

实锤了!!!

城市公园

你是不是在这里赏花、拍照?

小心有蜱!

森林公园

你是不是在这里野餐、露营?

小心有蜱!

城区居民区

你是不是在这里遛娃、遛萌宠?

小心有蜱!

 

 

 

农村自然村

你是不是在这里耕作、挖野菜?

小心有蜱!

 

4月上旬,市疾控中心连续多次在公园、机关单位周围公共绿地、城区居民区、农村自然村周边荒坡草地等生境开展游离蜱监测,各类生境均发现蜱踪迹,可谓是“危机四伏”啊!现在,让我们来一起识蜱、知蜱、防蜱,避免中招。

 

它是“小瘟神”

蜱,俗称壁虱、扁虱、草爬子、犬豆子等(俺大须迁话管这叫什么?请评论区留言),一般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主要生活在草丛、灌木丛、树林等植被茂密的地方。目前,我市发现的蜱种有长角血蜱、褐黄血蜱、雉鸡血蜱等。

蜱是一种可携带多种病原体的媒介生物,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巴尔通体感染等多种疾病,常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使人、动物患病,给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带来巨大危害。

蜱叮咬可引起过敏、溃疡或发炎等症状,多较轻微,被携带病原体的蜱叮咬可能引发相应疾病,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发现救治不及时可导致重症率和病死率上升,还可能会引起接触传播,引发聚集性疫情。

 

它是“粘人精”

蜱一般寄生在动物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例如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

 
 
 
 

蜱的第一对足末端拥有特殊的感受器——哈勒氏器,会感知到宿主热量或者二氧化碳,它经常找个比较高的位置,如趴在草尖或枝叶顶端等,等待与在草地上玩耍的你来一个“双向奔赴”。

 

 

它是“吸血鬼”

不吸血时蜱的体积只有芝麻到米粒大小,吸饱血后的蜱圆滚滚犹如黄豆粒甚至更大。

吸血前VS吸血后,判若两“蜱”

 

蜱一旦接触到宿主皮肤的柔软处,便将 “锋利”的倒钩状口器插入皮肤,刺进血管,然后贪婪地吸血,直到吸成圆鼓鼓的“大胖子”。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1、在户外游玩赏花、露营野炊、遛放萌宠时,人和宠物均应尽量避免踏足林下、草丛等植被覆盖的地方,或在身上喷洒驱避剂,防止蜱叮咬;

2、务农耕作或采挖野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衣长裤,扎紧领口、袖口、裤脚等;

3、户外活动过后回家尽快检查衣物和身体,及时发现可能附着于衣物或皮肤上的蜱虫。

如何处理蜱虫叮咬

1、若发现蜱虫已经叮咬皮肤,切记不能生拉硬拽,需用镊子紧贴皮肤,以稳定、均匀的力向上拉动,直至将其完整拔除后,并用碘伏消毒处理,或及时就医;

2、如被蜱叮咬2周内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叮咬史,有助于蜱传疾病的诊断,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结语

蜱虫已进入活跃期,户外活动一定要注意防范,心中请默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回一只蜱虫。

来源丨宿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 辑丨王宜漫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