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法院立案大厅人流拥挤,法官审判席案卷积压,群众的纠纷和诉讼有时难以得到及时、高效解决。而今,群众的纠纷不仅在诉前可以得到化解,而且即便进入诉讼环节,也能得到快速解决。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人民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的建设。

宿城区法院立案庭庭长 朱颖:
为充分尊重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立案需求,我院构建了 “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相结合的便民立案模式,当事人可以通过诉讼服务网、江苏微法院、江苏微解纷等平台完成诉立案件。此外,我院还设立了“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通过自助立案、阅卷、材料收转等设备,为群众提供24小时全天候的诉讼服务。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事纠纷日益增多。有纠纷就到法院打“官司”,但诉讼却未必是唯一和最好的选择,而且过高的诉讼成本和时间代价往往会造成得不偿失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成为“诉讼大国”。我国有14亿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负!纠纷的解纷没有最好的方式,只有最合适的方式。如果能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不仅可以为解决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提供一个事半功倍的路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司法资源供给和人民群众解纷需求之间的矛盾。

包昊是宿城区法院一名驻院调解员,经过努力,今天她成功调解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自2019年底担任调解员以来,包昊已成功调解800多件案件。
为促进纠纷的快速精准解决,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专门的速裁组织,将驻院调解员统一编入速裁团队,速裁法官及时开展诉前调解指导和司法确认工作,调解成功的依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的简单案件,立案后直接转入速裁团队审理,实现纠纷解决繁简分流、快慢分道。

宿城区法院驻院调解员 包昊:
诉前调解案件不收取任何费用,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诉前调解形式比较灵活、便捷。弱化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对立情绪,减少矛盾激化,另外在调解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即使调解不成,也为法官后续速裁快审奠定了基础,确保案件的质量。
显而易见,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可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提升审判质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速裁运行机制是否完善?基层法院贯彻落实能否及时?速裁推进工作是否平衡?针对这些问题,2020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组织部分委员、市人大代表,专题视察了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

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副主任 包善武:
我们视察了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后,围绕深化调查研究完善素材快审配套机制,发挥调节作用,优化素材案件审理方式,探索科技赋能推动素材工作,提质增效,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审判主体,内在潜能等4个方面对法院提出了视察建议,进一步推动法院民商事案件速裁工作,走深走实。

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 庄金奎:
我们接到人大建议以后,高度重视,认真地加以整改落实。一是进一步完善速裁快审配套机制,深化“多元调节+速裁”工作模式,形成“调节优先 诉调对接 快审快结”的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发挥科技助力速裁快审的作用,创新“速裁案件要素式集约化智慧快审模式”,强化案件的审判流程管控,提升案件审理效率。三是进一步加强速裁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简案审判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
社会治理的最好办法,就是将矛盾消解于未然,将风险化解于无形。市中院立足实际,把调解程序前置改革作为全市法院一站式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并将调解程序前置改革主动纳入市人大年度审议事项,接受人大的监督,实现调解靠前一步,纠纷止于诉前。

2020年8月,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法院关于调解程序前置改革情况的报告,并就进一步推动前端治理提质增效、健全诉前调解长效机制、营造推进改革良好氛围等三个方面作出了具体审议意见。

审议意见下发后,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密切关注审议意见落实进展情况,加强与市法院等有关部门的联系沟通,督促审议意见办理落实。2021年4月,内司工委组织部分委员、市人大代表开展督办活动,实地查看了宿城区项里街道诉调对接工作站、宿城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运行情况,听取了市法院关于调解程序前置改革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汇报,并就改革工作再深入再突破提出意见建议。

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副主任 包善武:
宿迁法院通过打造多主体、多链条驱动的诉前调解平台,将驻院调解、乡贤调解、律师调解做细做实做强;通过开展“审务进社区,法官进网格”以及“无讼村居”创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化解,实现调解程序前置改革提档升级,切实将改革融入全市社会治理创新创优实践。
自2019年以来,通过一站式建设,全市法院解决纠纷的能力显著增强,审判质效全面优化、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明显提升。今年上半年在省法院通报的12项审判质效指标中,全市9项指标排名前二,其中5项排名第一。


今年4月,全省法院深化一站式建设十二个重点项目中有三个项目确定在宿迁法院试点推进。沭阳法院、泗阳法院被确定为全省一站式建设示范法院。

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陈茂:
2019年,宿迁法院诉前调解案件25283件,结案20437件,其中调解成功5452件,当年新收民事一审案件53870件,同比下降13.3%,降幅位居江苏全省第一位;2020年,诉前调解案件52517件,结案47607件,其中调解成功20026件,新收一审民事案件同比下降21%。2020年,宿迁市民事案件万人起诉率较2018年下降33%。宿迁成为江苏全省唯一新收诉讼案件总量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地区。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重点工作安排,八月底,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还将听取和审议市法院关于深化一站式多元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为配合常委会会议做好报告审议工作,7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勤忠带领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就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

宿迁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副主任 包善武:
在审议前,我们内司工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的带领下,组织委员代表实地视察调研宿城公安分局处调中心、宿城区非诉讼服务中心等地,召开了调研座谈会,对全市两级法院工作情况进行了研究探讨,下一步我们将在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跟踪审议意见落实办理情况,督促市法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履职担当,在更高层次、更高平台上,推动一站式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编辑丨桂雨欣
视频制作丨柴栋
审核丨倪娜 王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