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㉓丨农文旅大融合!一副好牌在手,苏州怎么打?

 

在持续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苏州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何在?怎样进一步推动农文旅融合?特色乡村游如何跟上这座城市复工复产的节奏?

微信图片_20220605185645.jpg

文化高地

 

乡村振兴,既有“硬”振兴,也有“软”提升——前者以产业为先导,而后者的抓手则主要是生态环境。只有“软”“硬”兼施,多头并举,才能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来后,作为市政府专家咨询团的成员,苏州科技大学教授陈来生主张因势利导,借鉴冯梦龙经验,推进苏州乡村旅游的发展。

“相城区冯梦龙村已成为一个品牌。她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镇一跃成为了集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其实不仅仅是相城,我们整个苏州的农文旅融合发展都已上了一个新台阶,很多地方的乡村振兴做得非常有特色。”陈来生竖起了大拇指。

“旅游是一种手段。推动乡村振兴的一系列产品与服务,很多都要通过这个手段来实现。”苏州干部学院副院长沈明星认为,农文旅融合集中体现了苏州特色和水乡特色,是我们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参照指数。

实现农文旅融合的精神渊源,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心灵放飞。外地人和城里人来乡村旅游,就是想要来一波不一样的生活体验。如何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显然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想象力和执行力。

“我认为核心是要给他们提供一种强有力的文化想象。旅游的灵魂及其最大的吸引力是文化。来阳澄湖干什么?当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过沈周那样的生活’。这便是一种江南文化的想象,是人们渴求的那种恬淡而不失优雅的文化生活。我们实现农文旅融合,说到底就是要打造更多这样能够提供文化想象的精致载体。”度假区管理办副主任、阳澄湖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工委主任孙月霞说。

近年来,阳澄湖镇充分发挥自身交通区位优势,不断发掘文化底蕴,在省级度假区排名上一直争先进位,名次逐年靠前。

“我们拥有以沈周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盛唐庙会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以阳澄渔歌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大闸蟹为代表的美食文化、以老街为代表的水乡文化,以及阳澄湖独具特色的红色经典文化。经过2021年一整年的资源整合后,我们围绕上述六大文化高地,建设了大量的旅游配套设施。比如刘家庄手作园主打陶艺和茶文化体验,耕读园是一座以学生教育为中心的营地,而鱼类蟹类博物馆则是科普的绝佳去处。”阳澄湖镇党委委员叶秀珍说。

微信图片_20220605185653.jpg

值得拥有

大闸蟹,是阳澄湖的金字招牌,也是驰名遐迩的苏州特产。

作为农家乐的从业者,度假区(阳澄湖镇)农家乐协会会长钱东感触良多。他指出,当地70%的从业者都选择拥抱“蟹文化”。同样令人欣喜的是,村民们已深刻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价值。

“为了使农家乐更富有文化色彩,我们引入了原汁原味的土灶,通过土灶把制作本地蔬菜和鱼虾的方式呈现给客人。同时我们还请了专业评弹人士,方便顾客边用餐边欣赏。如今,我们这儿很多农民一改过去那种夫妻店的传统农家乐模式,不仅聘请专业厨师掌厨,还专门花钱请人装修门店。他们格外注重用餐环境的整洁和友好,在油烟净化等环保领域越来越舍得投入。”钱东说。

“前几年我们把300亩废弃的池塘改造成了一片可供观光游览的田园。整体环境变好后,吃的、住的都过来了!”度假区管理办安监环保部部长戴飞感同身受。

作为苏州本地人的钱东和很多同行一样,非常看好苏州农文旅融合的前景。尽管投资回报和盈利周期可能会稍微长一些,但他们已表明心迹——一定继续投资。

2015年迄今,苏州春上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村上文旅)总经理储海晋在阳澄湖畔清水村一待就是7个年头。7年间,储海晋见证了村子从当初的几乎零流量一路发展到如今每年六、七万人次消费的网红打卡地。村上文旅的投资项目不仅解决了50多位村民的就业问题,同时还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贡献了数百万元。

“我刚来时,很多朋友劝我‘慎重’,说投资回报率不高,回本也不快。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但从国家和社会的战略层面看,投资乡村振兴绝不仅仅只关乎经济回报,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现在政府都非常支持,我们落户阳澄湖镇后,省文旅厅、市文旅局和度假区给了很多帮助。”储海晋表示,近一年来,项目团队也成长起来了。刚开始时只有自己和几位合伙人参与,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进来。“我们非常有信心!前景一片光明!

“我们正致力于大规划和大定位——包括像后疫情时代,各级政府都纷纷出台纾困政策,阳澄湖镇也出台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相信到金秋十月,我们的农文旅产业一定会有一个非常靓丽的回归。”度假区管理办旅游管理部部长陶建花语气坚定。

“投资农文旅,并不是大笔一挥到处撒钱。哪个村值得投?投多少?首先要做全面的调研,摸清家底。然后分类分级,有的放矢。乡村振兴,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有耐心,要建梯次,要分轻重缓急。这里,同样是一盘棋。”陈来生说。

微信图片_20220605185803.png

更上层楼

 

放眼整个苏州,农文旅融合在取得不俗成绩的同时,还有哪些值得改进之处?或者直白了说,还存在哪些“痛点”呢?

有嘉宾指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尽管苏州的农文旅资源总量非常丰富,但这些宝贵的资源有时却像一粒粒珍珠似的散落在外面,没能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此外,旅游业态相对单一,缺乏差异化对比,也是不容忽视之所在。像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人们也仅仅是来品尝一顿大闸蟹,饱餐一顿即走,过夜客很少。

“解决之道,一是加大产业招商的力度;二是进一步整合资源,比如专门建一座文化创意园。尤其是要对农家乐进行整体性的提档升级,不但要吸引更多游客,更要让他们觉得在此消费物有所值。”叶秀珍说。

在做共享农庄的时候,有投资者指出——同一个法人投了两个项目,一处是农业基地,一处是民宿。但由于农业基地和民宿“不在同一个村”,经营便遇到了问题和障碍。

对此,沈明星认为,这里存在一个机制和互相竞争的逻辑。同时,共享农庄还有其他层面的意涵。

“共享农庄的打造得突出社会效益,要和农民群众共享收益。下一阶段,我们的共享农庄会在‘长江沿线’、‘太湖沿线’和‘环澄湖沿线’这‘两湖两线’框架内全面开花,这将焕发前所未有的产业激情。”沈明星说。

产业如何高效对接政府的需求和民众的期待?政府如何服务好满腔热情的投资者?村民如何紧跟政策抓住机遇进而提高收入?实现农文旅融合,说到底还是要回到社会治理的本质,这意味着将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有待去完成。

“好项目能否顺利落地,考验着我们基层的治理能力。从基础施设、生态环保到营商环境,一步都不能脱节。”清水村党总支书记王益峰说。

就论基础设施。宽阔的道路,平整的桥梁,以及各项民生设施网络系统,建成后必须精细管理,适时升级,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农文旅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对于这一点,“圆桌思享汇”的嘉宾们有话要说。

“每年大闸蟹上市之时,批发商和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阳澄湖周边的交通因而经常拥堵。这不仅影响经济效率,同时削弱了游客们的体验感和期待感,不利于打造回头客。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届时派出协管员去帮忙疏导当地的交通。路不堵了,客人自然就多了,口碑也必然水涨船高。”钱东感触颇深。

“我们有些村镇的供排水管网系统已显陈旧,需要赶紧升级改造。然而改造的费用往往不是个小数目,涉及到其他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我们主张当地政府主动介入,该改造的改造,该升级的升级,为投资者和村民解除后顾之忧。”相城文商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苏州市阳澄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惠明说。

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苏州的郑重承诺。一诺,千金!

当乡村振兴插上农文旅融合的翅膀,翼下生风的苏州“三农”必将扶摇直上!

2022即将过半,更多的苏州精彩,必逐一呈现。

点击查看专题
 
ebe77b8e-b5ad-d2f8-d97f-9d74960390eb.jpg

综   合:新华社

制   图:叶梦圆
编   辑:张晨红
审   核:肖   东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