埠子镇:科普中秋知识 诵读中秋诗词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传承中秋节的历史意义,10月6日上午,由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妇联、埠子镇关工委、宿城区政协“和美埠子”委员联合工作室携手举办的“诗词里的中秋”,在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吸引辖区中小学生及家长30余人参加。

活动邀请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理事赵治安分享中秋节相关知识。赵治安从中秋节源自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到汉晋初成,唐宋流行,明清演化,现代发展进行阐释,至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1月1日,中秋节被国务院列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在政府的引导下,中秋节借力文旅融合发展,逐渐又兴盛起来。

随后赵治安带领大家诵读白居易、李白、杜甫等诗人咏月名篇。从写作时间与基本场景、个人处境与心境、核心动因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词以“月”为核心线索,情感与思想层层递进:从开篇对天宫的追问,到对现实的接纳;从纠结于离别之愁,到领悟缺憾的常态,最终将个人情愫升华为普世共鸣。其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是串联情感、升华思想的关键——前者是对“缺憾”的理性接纳,后者是在缺憾中寻得的“精神圆满”。

 
 

活动中穿插了中秋文化知识问答互动,大家积极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加深了对中秋节习俗、传说等文化的了解。家长一致表示活动形式新颖、意义深远,让这个中秋节过得格外充实和温暖。下一步,埠子镇将积极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为下去群众奉上更多精彩的文化活动。

 
 
 

来源:埠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