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新材料 厚植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新材料,又被称为“产业粮食”,是塑造新质生产力的基石,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宿迁,一批批新材料企业正凭借产能规模、技术优势和前瞻布局,在国内外市场崭露头角,助力新材料产业向千亿目标迈进。

 

 

在9月份刚投产的宿迁市盈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的“拳头产品”叔丁基异氰酸酯正整装待发,即将发往上海港,出口韩国。该项目于去年开工建设,这条投产使用的叔丁基异氰酸酯生产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同类生产装置。 

 

 

“叔丁基异氰酸酯项目年产2000多吨,主要是出口,销售到韩国、印度、巴西这些主要市场,两个产品的销售总额一年在1.5亿元到2亿元。”宿迁市盈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权说。

 

 

叔丁基异氰酸酯作为功能材料和感光材料等领域的关键原料,市场需求旺盛。凭借国内领先的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能力,盈科新材料迅速站稳脚跟。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

“因为我们这个项目对市场、技术以及整个各方面,我们在国内是最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所以我们市场成熟稳定,预计今年到年底之前计划是产量做到800吨,销售额做到5000万元到6000万元。”宿迁市盈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光权说。

 

 

除了在传统新材料领域发力,宿迁还围绕以先进金属材料、膜材料、化工新材料为核心的三大细分产业链,推动新材料产业向更高附加值方向迈进。计划总投资50亿元的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企业生产的高等级光学TAC薄膜,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更一举打破国外长期垄断,成功破解了光电显示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目前这一条产线是国内唯一一条高等级的光学TAC薄膜的产线,主要服务于未来光电显示高端化的一个产业需求,为整个产业链在基础膜材料方面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支撑,也是打破国外垄断,在国内布局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孙晓龙说。

 

 

从跟跑到领跑,乐凯光电的每一步都牵动着产业链的神经。目前,这条承载着行业期望的生产线已产出完整成品,即将进入规模化量产。未来企业还将拓展更多新材料品类,为整个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在宿迁属于梯次投资,包括基础光学薄膜,包括深加工的薄膜,未来我们根据流延技术拓展的其他薄膜,比如说PI薄膜,这个是目前应用范围更加高端的一个产品,总体产值会不少于30亿元。”乐凯光电材料有限公司研发部经理孙晓龙说。

 

从依靠规模和效率的“产能领先”,到聚焦原创和突破的“技术引领”,今年以来,全市新材料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张、集聚加强、后劲夯实”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达356户,占全市规上企业总数的11.6%;全市新材料产业共有主板上市企业6户、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54.5%,位居所有产业之首。1-7月,全市新材料产业累计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5个,协议投资额215亿元。2024年实现产值898.3亿元,同比增长15.1%。

 
 

记者:史雅琪 张浩

编辑:张亚南

审核:潘磊 张乃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