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宿迁》好书荐读——《宿迁运河史》

 
好书推荐《宿迁运河史》 
 
 
 
 

图书信息

微信图片_20231221163703.jpg

编著:中共宿迁市委宣传部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

《宿迁运河史》课题编纂组

主编:贺云翱

 

 
贺云翱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

执行主编:干有成

 

 
干有成

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任所长助理、研究部主任

成员:干有成  李志平  杜九如  管燕如 黄亮

2022年11月18号,由宿迁市委宣传部、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共同编撰的《宿迁运河史》正式发布!

image.png

作为一本全面梳理宿迁大运河“变迁史”的文史图书,《宿迁运河史》勾勒了宿迁大运河保漕济运咽喉地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image.png

《宿迁运河史》,全书21万多字,共七个章节,分别介绍了宿迁运河“泗水行运”、“汴泗并流”、“借黄行漕”、“避黄行运”、“导淮治运”、“京杭运河”六个历史时期,以及宿迁大运河文化的复兴。

image.png

《宿迁运河史》系统阐述了宿迁大运河历史发展的脉络,及其对宿迁地区发展演变的影响,充分凸显了宿迁大运河的历史地位以及根脉深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

image.png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通济渠,开启了中国大运河的千年华章,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流经青阳,折向南由泗州治所注入淮河。如今,这段老汴河遗迹,在泗洪境内长34.32公里。

image.png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描述的就是运河途径宿迁的航路;泗洪老汴河因此成为隋唐宋大运河漕运全盛时代的标志性河道。

image.png

如今京杭大运河中运河宿迁段,北接徐州,南接淮安,112公里河道穿城而过,这条繁华忙碌的黄金水道,就是当年由清朝治河名臣靳辅主持开通的中运河。

image.png

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宿迁市中河河段(从皂河三湾至市区大王庙41公里段)和龙王庙行宫列为世界遗产点、段。宿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隋唐通济渠、宋元明清黄河故道、清代中运河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主航道的城市。

image.png

在《大运河(宿迁段)遗产保护规划》中,宿迁大运河沿线各类遗产达到了47项。宿迁制定出台《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构建形成“一带一核四组团”的整体空间布局,打造皂河龙运城、运河湾公园、老粮库创意园、新盛街运河等重大项目,让千年运河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image.png

从三皇五帝的东夷首领少昊金天氏,到运河湾公园开园;《宿迁运河史》中的时间跨度有七千多年。生生不息的大运河,孕育了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宿迁运河精神和文化!推荐您读一读这本《宿迁运河史》,特别是本地市民读来,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宿迁绵远厚重的运河历史,也会因为“了解”而生出一种自豪和一份热爱!

image.png

 
 
 
 
END

制作:谢康 齐娜娜 

编辑:方正 

审核:苗苗  倪娜

监制:薛胜宏  朱颖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