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城管局勇当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主力军

市城管局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充分发挥主力军、先锋队作用,全力打造更加“规范、干净、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强力推进文明城市常态长效建设。

对标考核细则,夯实网格包保责任。围绕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目标任务,制定下发《城管系统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任务分解表》《宿迁市城市管理局冲刺全国文明城市“两连冠”包保方案 》,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强化长效建设举措。坚持局领导班子成员挂线包保和分区包保相结合,全员参与一线包保,坚持问题导向,着力排查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对于巡查发现的路面零星垃圾、占道经营等现场可以解决的问题,由包保人员现场处理解决;对于巡查发现的路面渣土、破损广告等现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由局领导召集相关部门现场会办,明确整改时限,现场交办解决;对于巡查发现的路面地砖破损、井盖破损等需要其他单位处理的问题,充分发挥市城管办统筹协调作用,及时将问题交办相关部门处理。对于巡查发现问题处理情况,由局督查办、城管办跟踪督查,对敷衍应付、履职不力的予以问责。

 

对标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排查。今年以来,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市城管局先后开展了环境卫生、市容秩序、随地吐痰、餐饮油烟、渣土运输、扬尘污染和违法建设等整治行动,持续深化区域“清洁”行动。加强部门协同配合,会同住建、公安、数字化城管等部门,开展建筑工地、“僵尸车”乱停乱放、空中管线、市区部分储备地块和征收地块积存垃圾和城区围挡违规占道等系列专项整治。特别是空中管线整治,已完成9个试点和104个面上区域整治,有效解决管线凌乱、环境脏乱、设施缺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群众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

对标便民利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建设提速提质年”活动部署要求,不断完善功能设施,打牢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硬件基础。大力推进停车便利化,已完成市区新增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35个单位庭院停车泊位开放共享;深化推进“厕所革命”,市区26座新改建公厕已全面完成,同时推进沿街商铺内部厕所对外开放,先期达成加入“厕所开放联盟”的160个厕所已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群众如厕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380座农村公厕建设已经完成326座,正在施工54座;持续推进出行便利化,市区新增公共自行车站点130个、3500辆公共自行车已分批投放到位,23条道路街巷点亮工程;先后新建改造标准化农贸市场38个,运行有序,市民“菜篮子”拎得更舒心,生活更便利。

对标行业导则,擦亮城市靓丽底色。坚持市县(区)联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危害公共卫生行为专项治理,累计查处随地吐痰等违规行为6798起。强化环卫清扫保洁,市区重点区域的224条道路日常保洁实现全天候、全时段覆盖,其他区域309道路实现“机扫人保”无缝对接,中心城市道路机扫率达91.13%,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机扫率达100%。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69个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任务;全域分类试点不断深化,完成200个垃圾分类示范村庄和200个行政村分类收集点建设任务,新建、改建乡镇转运站41座,3个省级全域分类试点乡镇已顺利完成。

对标社区服务,常态开展结对共建。严格按照结对共建制度要求,深入结对共建社区开展文明城市长效建设结对共建活动,不断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紧紧围绕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五个一”标准和居住小区环境秩序“四新一亮”要求,落实共建实施项目,切实为社区办实事、解难题。组织干部深入社区常态开展市民文明教育、科普普法教育等志愿服务,引导市民不乱扔垃圾、文明养犬和垃圾分类,争做文明市民,同时组织志愿队伍对社区卫生死角进行清理,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环境。加强沟通对接,定期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切实提升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