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种融合传统针灸与现代技术的“穴位埋线疗法”掀起热潮,该疗法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具有操作简便、作用持久、适应症广等特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具体情况。
穴位埋线法是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内,利用线对穴位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埋线用品,皮肤消毒用品、洞巾、止血钳、镊子、一次性埋线针、可吸收线、无菌纱布、敷料等。局部皮肤消毒后,取一段适当长度、已消毒的可吸收线,从针尖处放入针管内,用押手拇指和食指固定穴位,刺手捏住埋线针针座两侧,按无菌操作要求刺入穴位。针刺时,注意埋线针的刻度线达到所需的深度,施以适当的提插捻转手法,当出现针感后,按下衬芯,将可吸收线注入穴位内。确认线体注入后,将埋线针拔出,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选穴与疗程,一般根据针灸治疗的处方原则辨证选穴,取穴宜少而精,每次埋线1~6穴为宜,多取四肢、背、腰、腹等肌肉比较丰厚部位的穴位。每2周埋线1次,3~5次为1个疗程。穴位埋线法主要用于慢性病症,如哮喘、慢性胃炎、腹泻、便秘、面瘫、腰腿痛、单纯性肥胖病等。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埋线后创面保持干燥、清洁,防止感染。
2.埋线宜埋在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不能埋在脂肪层。肌肉丰满的部位可埋入肌层,以防不易吸收、溢出或感染。避免损伤内脏、大血管和神经干,不应埋入关节腔内。埋线后线头不可暴露在皮肤外面。
3.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劳累后或饥饿时,慎用埋线疗法。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4.埋线后应定期随访,注意术后反应,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魏平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