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孩子们迎来了自由欢愉的假期时光。然而,随着网络游戏热度攀升,游戏充值陷阱、网络诈骗等问题也接踵而至,学生和家长们要共同增强防范意识。
学生 杜昱晨
身边有些人他们会充值,因为游戏里面那些皮肤什么的,他们都会选择充值获得这些皮肤。
采访过程中,不少学生表示,身边有同学进行游戏充值的情况,而且大部分同学是在父母不知晓的情况下充值。主要目的是获得游戏里精美的皮肤,或是厉害的装备。而且只要充过一次钱,可能就会上瘾。
学生 韩秉辰
她一般就会充值几百块钱,应该是没有低于过100块。还有一些游戏上面的手办,她也会在线下购买。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直播行业的蓬勃发展和未成年人上网机会的增多,未成年人网络高额消费现象时有发生。沭阳县有一名9岁儿童,在2022年12月16日至2023年3月14日期间,在某款跑酷游戏中累计充值71次,总金额达3997元。令人意外的是,其父母直到2024年3月才通过微信账单发现这些消费记录。
市民 施先生
因为(孩子)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别人的外观比自己要好看的话,会忍不住去冲动性消费,就是一时的快感。
除了未成年人私自充值的问题,还存在不法分子趁机混入网络相关领域,利用孩子们对游戏的热情实施诈骗。常见的手段包括以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为诱饵设置虚假交易陷阱,以及谎称能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等。
宿豫公安分局珠江路派出所民警 力子
诈骗分子在游戏交易平台、社交论坛、QQ群发布买卖游戏账号、装备等信息,通常以高价收购账号、稀有装备急购、超低折扣出售道具等话术吸引买主。
当取得信任后,诈骗分子以更方便、更便宜等为由,引导买主到其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模拟真实交易流程,通过后台技术生成“交易完成”等虚假提示,甚至展示伪造的平台资质或“用户评价”,使买主误以为交易已完成,最终实施诈骗。
宿豫公安分局珠江路派出所民警 力子
例如我们之前遇到一位家长报警称,其手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莫名扣费3000多元。后与自家小孩核实,发现是其孩子在日常打游戏过程中,网上认识一位游戏玩家,自称其可以低价格出售游戏账号,并且通过添加微信、建立微信群的方式,在群内发起红包。后再联系相关游戏玩家,孩子发现自己被骗后,也不敢向父母说明此次情况。
民警表示,预防网络游戏充值诈骗的根本,是要阻止孩子沉迷游戏。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网络沉迷的苗头,要及早进行良好沟通,采取规定上网时间、推荐优秀的网络内容等方法,根据孩子自身情况“对症下药”。
宿豫公安分局珠江路派出所民警 力子
家长应当妥善设置和使用防沉迷功能。请务必保管好自己的支付密码,尽可能采用家长指纹支付或者是家长面部识别的支付方式,减少未成年人使用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游戏充值的,需要经家长的同意、追认,充值行为才有效。如果是8周岁以下孩子为游戏充值的,需要由家长实施,孩子自己充值是无效的,游戏公司需要退款。如果游戏平台不予退款,可以到工信部和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蔡依瑾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