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
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提出20周年
宿迁是全国唯一具有
“两湖两河”特定地理标识的地级市
河网密布、水系发达
坐落在这片水网腹地的泗洪县临淮镇
依靠这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书写着从“围网湖”到“聚宝盆”
从“靠湖吃湖”到“护水生金”的生态蜕变故事

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家好,我是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的记者马雪,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泗洪洪泽湖湿地景区,这里就像是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洪泽湖畔。您能想象吗?之前,这里还有很多区域是围网养殖,湖水是浑浊发臭。现在,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国家Ⅱ类水质标准。
位于泗洪县临淮镇的洪泽湖湿地景区,是我市唯一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之前,洪泽湖临淮段13.5万亩湖面,被围网分割成密密麻麻的“格子间”,2000多户渔民以船为家,过着“水上漂”的日子。

泗洪县临淮镇居民 段广玉

记忆最深刻的就是2018年的那场台风,我们住家船被浪打得乱转。渔网被扯烂了,螃蟹都跑掉了,损失惨重。
祖辈多代靠打渔和养殖为生的段广玉直言,过去渔民们围网养殖,只能靠天吃饭,湖区也逐渐陷入到了“污染—减产—更污染”的恶性循环。这样的日子,在2013年迎来了转机。当时,泗洪县启动“洪泽湖临淮段退渔还湿工程”。

泗洪县临淮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 何天琨

我们镇不是简简单单跑下去“拆围子”,而是帮老百姓“开新路、找出路”。
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在临淮,年产值超亿元的渔具加工产业,以及家门口就能参与的手工花制作、“渔家乐”餐饮等富民产业逐步成型,为上岸渔民提供了多元的转产新路径。

泗洪县临淮镇“渔家乐”餐饮经营户 许杰

我们这来的客人很多,东北的、广东的、福建的都有,全国各地都有,我们的收入还是可以的。

半岛渔庄民宿管理人员 徐谊龙

这边的渔民上岸以后,我们鼓励他们把闲置的房屋,托管给我们旅游公司来经营。我们每年把收益中的一部分,拿出来给渔民进行分红。
泗洪通过引进专业团队运营民宿集群,建设现代渔业产业园区,推广生态蟹养殖,让渔民“上岸有房住、就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

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雪

泗洪的“生态财富”,还藏在肥美的螃蟹里。我们现在来到了位于临淮镇的千亩生态蟹养殖塘口,这里水草丰茂、水质清透。通过把养殖废水生态净化后循环使用,不仅全程没有抗生素,而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泗洪县临淮镇生态蟹养殖户 贺玉山

我们家养殖80亩,年收入在70万元到80万元之间。
2024年,全县河蟹及蟹制品出口量630吨、出口额1280万美元,河蟹出口连续19年位列全省县级第一,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泗洪县也成功跻身全国首批“两山”实践基地行列。

泗洪县发改局党组成员 王旭

75万亩湿地成了“天然氧吧”,每年吸引约1000万人次来泗洪游览。今年上半年,文旅综合收入56.9亿元,泗洪蹚出一条“与湿地相争”迈向“生态双增”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宿迁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马雪

泗洪县临淮镇的转变,藏在政府算清的“生态账”里,藏在渔民看到的“新生活”里。洪泽湖的水波,不仅倒映着候鸟的身影,更倒映着“两山”理念照进现实的光亮。
详情请收看21:10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解秀晴 曹思鑫 阙芬 王东伟
融媒体编辑:邵严严
审核:解秀晴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