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新视点丨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

 

 

 
 
 

在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校服质量安全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近年来,宿迁全面贯彻落实校服“双送检”制度,从原料采购到生产加工,从检验检测到采购监管,多部门、多企业协同发力,构建起一套全链条的校服质量保障体系,为孩子们的校园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0_41_24.Still003.jpg

 

在宿迁市纤维检验所,蓝色的指示灯不时闪烁。工作人员身着洁白的实验服,手持特制镊子,小心翼翼地将裁剪好的校服面料样本固定在检测台上,一场针对新一批校服的“全面体检”就此展开。从面料纤维成分的精准分析,到甲醛含量、pH 值等安全指标的严格检测,每一个操作步骤都遵循规范流程,确保检测数据的精准可靠。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0_59_23.Still004.jpg

 

宿迁市纤维检验所检验科科长姜利利:为了保证实验室的检验,我们实验室内部会经常开展仪器比对以及留样再测等相关的手段,同时我们也会参加外部机构组织相关的能力验证以保证实验室数据的精准性。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1_28_12.Still005.jpg

 

实验室里,除了常规检测流程,先进设备的助力更是让校服检测效率与准确性大幅提升。业务科科长徐秋香介绍,今年新采购的近红外光谱分析仪,仅需 2 分钟就能快速出具常规面料的纤维含量结果,而常规检验设备则需要花费1到2天时间。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1_39_13.Still006.jpg

 

宿迁市纤维检验所业务科科长徐秋香:学生服装的检验内容有纤维成分及含量、甲醛含量、pH值、异味、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耐水、耐汗渍、耐摩擦、耐光)、起毛起球、顶破强力(针织产品)等项目。重点指标主要是甲醛、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这些安全性指标,以及成分含量、色牢度、起毛起球等关系服装质量的重要检验检测指标。为提升检测效率,提高检测可靠性,我们每年都对检验检测设备进行增添和更新,今年上半年调研采购了8台检验检测设备,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可在2分钟内出具常规面料的纤维含量结果。在信息化管理方面,我们利用自主研发设计OA业务办公系统,构建集业务流程、检验检测、数据保存为一体信息管理平台,强化实验室内部管理,在检验管理和检验效率提升上有质的飞跃。在年底之前计划完成更新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系统出具电子检验报告,省去取报告或邮寄时间,学校企业收取检验报告更加快捷高效。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4_07_23.Still009.jpg

 

作为校服生产的源头企业,江苏巧雅实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工人们在各自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裁剪车间里,面料按标准尺寸精准裁剪;缝纫车间中,缝线细密均匀;熨烫环节,每一件校服都经过细致处理,确保版型平整。在这里,质量把控从原料入库时就已启动,每一批面料、每一颗纽扣、每一根拉链,都必须附带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经审核合格后才能进入生产环节,从源头杜绝不合格原料流入生产线。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4_27_20.Still010.jpg

 

江苏巧雅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黄祥生:从原料进货环节我们就开始把控,所有面料、辅料(拉链、纽扣、缝纫线等)入库前,必须提供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核查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在组织生产之前,我们也会再次抽取相应的面料送去检验机构检验检测,合格后才组织生产,所有成品在包装前必须经过内部检验,出厂前再随机抽取送到检验机构检验检测。普通服饰是消费品,而学生服更像是“防护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安全是底线,耐用是刚需,舒适是追求。我们生产的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每一个孩子穿上它,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托付和信任,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6_10_02.Still012.jpg

 

校服生产完成后,采购环节的质量监管同样关键。在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学校采购工作组正在仔细核对校服的送货单、质量证明文件,还现场随机抽取部分校服,准备送往检验机构进行再次检测,每一个环节都公开透明,让家长和学生放心。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6_22_17.Still011.jpg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总务主任张明:目前我们学校学生服是依托宿迁市校服阳光采购平台进行采购,入驻平台供应商的都是经过筛选符合相应资质的校服生产企业。我们从平台上发布采购需求,组织公开招投标,选定中标企业。收到服装后,学校会组织采购工作组和家长代表核对送货单与订单,审核质量证明文件包括企业营业执照、产品合格证、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等,并联系相应检验机构核对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同时组织学生代表试穿反馈,由学校代表、学生家长代表、供应商共同在场,随机抽取部分成品再次送到检验机构检验。我们学校会组织学生家长代表共同参与建设并组织抽样送检,严格履行双送检制度,并及时向家长展示这些企业送检和学校抽样送检的双送检检测报告公示公布于社会,然后大家共同的监督检查。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8_03_17.Still014.jpg

 

“双送检”制度包括初次送检和二次送检。初次送检是指供货企业在生产阶段对采购的校服原辅材料及出厂前的校服成品主动送检,并取得法定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合格报告;二次送检是供货企业将校服交付到学校时,学校、区教育主管部门将每个品类一定数量的校服送法定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并取得检验报告。“双送检”制度是保障校服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手段。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8_32_18.Still015.jpg

 

市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周村:为进一步强化学生服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安全,我们制定了《落实学生服“双送检”全覆盖工作方案》。按照方案要求,坚决落实“双送检”全覆盖推进工作,一是加强“双送检”宣传力度,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座谈咨询、现场讲解,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站、微信服务号等媒介,大力宣传“双送检”工作,积极引导采购学生服的学校进行送检。二是加强与教育部门、学校沟通,联合下发落实“双送检”制度文件,将宿迁地区学生服“双送检”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对学生服的送检信息阶段性进行统计总结,与上级部门、教育部门积极沟通联系,促进“双送检”制度落实到位。四是联合教育部门开展学生服“双送检”工作专项检查,聚焦学生服采购单位“双送检”制度执行落实情况。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9_18_09.Still016.jpg

 

除了企业自检、学校抽检,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管更是为校服质量加上了“双保险”。连日来,市监局的工作人员深入各中小学校园、校服生产企业,开展校服质量专项检查。他们仔细查看校服的生产记录、检测报告,对校服的甲醛含量、pH 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关键安全指标进行抽样检验。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用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守护学生的健康安全。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09_34_14.Still018.jpg

 

市监局相关工作人员周村:近年来全市学生服监督抽查合格率整体较好,在学生服质量监督抽查中,我们一直对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色牢度及绳带等安全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检验,不断提高靶向抽检命中率,对存在实质检验不合格项目的校服产品依法依规进行处理。目前我们与教育部门密切沟通协作,就校服检验检测情况阶段性整理梳理并形成报告通报至市教育部门,对校服抽检情况进行重点反馈。与教育部门联合制定了“校服阳光采购及双送检工作检查方案”,定期开展校服阳光采购及“双送检”工作专项检查。

 

严把校服质量关 为莘莘学子撑起“保护伞”VA0.mp4.00_10_30_00.Still019.jpg

 

从实验室里的精密检测,到生产车间的严格把控,从学校采购的公开透明,到监管部门的全程守护,宿迁市通过全链条、多维度的质量保障措施,为每一件校服贴上 “安全标签”。这层层把关、环环相扣的举措,不仅筑牢了学生健康的“防护墙”,更让家长安心、社会放心,为莘莘学子的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史雅琪 孙凯凯

融媒编辑:许秀莲

值班编辑:朱   利

责任编辑:刘青青

审核:汪相宏

监制:汪相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