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旅游市场火热,带动消费潜能不断释放。临近端午,假期消费热情持续高涨,新消费增长点不断涌现,将为促消费扩内需蓄能加力。并且随着各地逐步入夏,不断丰富的消费供给,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业态,正持续激发夏日文旅市场的消费活力。面对假期与夏日旅游市场新需求,各地“热”力十足、“花样百出”,不断推出夏日旅游新玩法。今天,一起来看这些地方的做法。

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 激活新动能
在愈加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下,夜晚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美好生活的延续,成为彰显城市特色与活力的载体。从“体格”上看,从夜市到夜间经济商圈,再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不断向产业化、专业化、品质化的方向升级。从“内涵”来看,“食、游、购、娱、体、展、演”,夜经济已经发展成为多元业态融合的夜间经济模式。
作为城市消费的“新蓝海”,夜间经济大有可为。权威调查报告显示,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在旅游人均消费方面,夜间消费额至少是白天消费额的3倍。可见,夜间是消费“黄金时段”,夜经济前景广阔。正因如此,在推动消费升级浪潮下,近几年越来越多城市开始与夜经济“双向奔赴”。淄博烧烤、不夜重庆、长沙夜市、西安不夜城等标识鲜明的城市品牌,让这些城市“出圈”、夜经济名声在外,不仅增加城市烟火气、赋予城市新风景,也拉长文旅产业链、加快经济复苏“进度条”。
江苏南京,曼度年华夜市以“南京味道”吸引客流,并上新了“露营+”“直播+”等多种潮流玩法,致力擦亮“夜间消费”新名片;山东临沂,水韵琅琊旅游区做活“水岸联动”文章,将游船、演艺、国潮、美食、音乐、高科技手段融为一体,打造时尚夜间消费聚集区……
夜间旅游与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一方面,夜间旅游延长了消费时间、吸引了更多游客进行消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增长;另一方面,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相关人员收入,又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夜间+文旅”的消费新“夜”态向旅游市场的“毛细血管”深入,绘就了城市“夜经济”的新图景。
《中国城市夜经济活力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夜”市场规模达1.57万亿元。夜经济已逐渐成为积极扩大就业、激发消费活力、促进城市繁荣、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今年1月,文旅部公布了总计102个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快布局“夜经济”,创新供给形式。
浙江嘉兴平湖培育新业态夜游项目“平湖山海几千重”,综合打铁花、看汉服走秀等“网感十足”玩法,成为“国潮街区”样板;衢州在火车站、机场专门开设“文艺赋美·迎来送往”专场演出,“白天唱到夜”,使游客充分感受到“且行且歌”的城市文化氛围……打造多元化的文旅夜场景、培育高品质的夜间消费业态,成为“以夜兴城”的重要抓手。
未来,更多城市如何抓住夜间旅游热的“流量”,推动夜间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专家认为,应从四方面入手发力:一是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二是推出多元化夜间旅游产品,三是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夜间旅游体验感,四是加强多部门协同合作。
夜色搭台,经济唱戏。“夜间旅游热”的兴起,既体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折射出夏日经济的持续繁荣。依托文旅资源打出“白+黑”组合拳,持续拓宽夜间旅游消费市场,方能以夜兴城、实现“长红”。
向存量要增量。发展夜经济,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而要立足城市底蕴禀赋进行特色打造。比如重庆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将山城记忆与新潮生活相融合,打造夜生活地标;河南洛阳,全市四家博物馆融合“博物馆夜间开放”“剧本杀”等热门文旅元素,成为“出圈”爆款,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生动案例。挖潜夜经济,流量叫好,还需“叫卖”。如,汲取淄博经验,挖掘广州夜宵的潜力,探索打造新的文旅IP;再如,完善广州塔周边商业等各类服务配套,让超高流量带来的“变现”潜力充分兑现。
向创新要效益。无论延长消费链条、延长消费时长,还是融入文化消费、打造特色消费活动,根本上都是秉持受众思维,从多元需求出发,以更优质的服务换取消费者用脚投票。比如,正佳广场正打造一个专门的“年轻人夜娱生活聚集地”,将汇聚雨林馆、天文馆、大剧院、电影院等丰富业态,以满足年轻人一站式夜间休闲娱乐需求。对城市而言,简单将夜生活与酒吧、夜宵等挂钩的单一业态不足以支撑夜间经济的长久发展,必须在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品牌打造等方面不断做加法。
相信多业态、多场景并举,多维度、沉浸式的夜生活新形态,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夜经济功能,以点带面、提升能级,更好将流量化为“留量”。

暑期旅游新动向
避暑游“走俏” 体验游重融入
消费是观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消费旺了,经济才会是一池活水。夏日消费火热进行中,从曾经单一的打折促销,到现如今新鲜玩法层出不穷,可以看到,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社交化需求日渐凸显,越来越多有创意、更鲜明的品牌营销活动出现在促消费场景中。
夏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激活了城市经济消费活力。抢抓夏日经济消费,全国各地的促销、营销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通过丰富夏季消费活动、打造夏季消费场景、激发夏季消费热潮,持续发挥消费引领作用,推动全省经济稳步增长。
各地多元消费场景的不断焕新以及促消费政策的持续落地,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让消费者在参与新消费业态的过程中,感受到夏日生活的无限精彩。通过夏日经济,提振大众消费信心,为消费市场注入更多的动力和活力。
综 合:新华社
制 图:胡亦涵
编 辑:胡亦涵
审 核:王军海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