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吧 乡村】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闲”地生出“小金果”

深秋时节,在宿迁市泗洪县临淮镇二河社区的菊花种植基地里,数十亩花海傲然绽放,翻起金色波浪,扑面而来的股股清香惹人沉醉。花间劳作的工人们枕着暖阳,一手提桶,一手熟练地在饱满圆润的花朵上翻飞,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田间“丰”景图。

 

图片2.png

 

而这结满“金果”的沃土,在半年前还只是一片等待复耕复垦的闲置土地。

 

“这片地总共50亩,经过几轮平整后,仍有一些砖石碎块,难以大规模耕种水稻或小麦。”临淮镇二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刘俊永介绍道,为了充分盘活闲置资源,二河社区“两委”奔赴泗阳县、安徽省等地考察,最终敲定试种对栽培土要求不高且极具药用价值的金丝小黄菊,让这片土地复绿生“金”。

 

“我们是传统渔业村,一直以来以捕捞、养殖为生,从来没有种地的经验,万一菊花播种、育苗的成活率不高该咋办?”项目启动之初,菊花育种问题成为摆在社区“两委”面前最大的难题。偶然间,刘俊永想到镇里邱台村和马楼社区有种植菊花的经验,便立即联系他们商谈合作事宜。

 

图片3.png

 

“我们从邱台村和马楼社区的菊花育苗基地采购菊花苗,其生命力强、抗病性好,成活率实现100%。”二河社区与邱台村和马楼社区达成了“双赢合作”,刘俊永喜笑颜开,“当前正值采摘期,小黄菊长势良好,平均高约50cm,一株可结20-30朵花,预计本轮采摘期能收获8万斤菊花。现在泗阳等地的烘干加工厂都在与我们洽谈商务合作,以每吨8000元的菊花干品标准收购,项目达成后至少能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看着一桶桶沉甸甸的菊花被装车运走,刘俊永表示:“带动乡里共富是我们社区‘两委’一致的目标。渔民上岸后,很多村民去外地务工,或留在本地承包塘口养殖螃蟹。为了让项目辐射更多上岸渔民,拓宽增收渠道,我们按照‘支部+项目+农户’的共富模式,积极吸纳70余名上岸渔民做采摘工,每人每天可获得100元,整个采摘期预计能为他们带来2000元左右的收入。”

 

图片5.png

 

“现在塘口上也没啥要忙的,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现在过来采摘菊花,不仅能和大家一起晒晒太阳,唠唠家常,还能挣些钱贴补家用,这日子过得很舒坦。”正在采摘菊花的上岸渔民董正国说道。

 

除了常规采摘作业,二河社区还积极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设置菊花采摘休闲体验区,招揽游客享受“花海盛宴”,进一步拓宽乡村旅游新路径。不久前,这里还举办了菊花采摘大赛,游客们共享采摘之乐、共贺丰收之喜,场面十分热闹。如今放眼望去,依然有不少游客带着相机和直播器材来体验菊花地里的“诗和远方”。

 

“今年试种的50亩小黄菊喜获成功,接下来,我们社区将继续探索‘菊花经济’,联合更多村居加入菊花培育种植产业链,实现‘村村联合、村村发展’。同时我们将鼓励养殖户利用闲散塘埂种植小黄菊,促进村民致富增收,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刘俊永满怀信心。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双退”大背景下,临淮镇二河社区加快产业转型,打好“生态经济”组合拳,依托水产品加工生产合作社、水上牧场间采、菊花采摘等多种增收渠道,实现村集体收入达286万元,走出一条生态惠民、生态富民的致富路。(张瀚文 蔡倩蕊)

 

编辑 | 许轩源

审核 | 蔡倩蕊

终审 |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