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工苏作 美轮美奂㉒丨桃花坞木版年画带您走进“苏式”生活

 

桃花坞里桃花庵,

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

——唐伯虎《桃花庵歌》

 

 

 

 
 

世人熟知桃花坞,如今大多是因为唐伯虎的这首诗。可在以前,桃花坞木版年画才是桃花坞的“代言人”。

木版年画是民间庆祝春节的一种传统民俗作品,多以写实与装饰、写人与写景相结合的简明而夸张的手法,表现欢乐、幸福和吉祥等题材,数百年来几乎覆盖了年节时所有的中国家庭。作为中国南方年画最杰出代表---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苏州吴地特有的民间文化遗产。它与苏州的园林、刺绣、评弹、书画一样,名播海内,蕴涵丰富,是吴地民间文化不可多得的资源,也是苏州的一张文化名片。2005年12月31日,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跻身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

 
 

 

 今日,我们走进苏州街苏工苏作馆

近距离的感受这具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承载着吴地民间文化的桃花坞木版年画

 

 
《一团和气》
 

《一团和气》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最深,流传最广的传统佳作。画中人物蜷成一团,将长命锁、如意纹、万字纹、祥云纹等寓意吉祥的器物图案作为填充装饰,寓意男女老少,一团和气。

 
《满载而归》
 

此画以“满载而归”为主题,有着“年年丰收、岁岁盈余”的美好寓意。

 
《《厚(猴)积(鸡)勃发》生肖系列
 

该画以大红“福”字为背景,渲染年画特有的喜庆气氛,上有灵猴金鸡一对,正与农历丙申猴年、丁酉鸡年相应,又绘有铜钱和金元宝,象征财源广进。

 
《前途锦绣》
 

画面描绘四只相互追逐形成首尾相衔状的仙兔集“福禄寿喜”于一身,整体的圆形与兔耳构成的方孔形成钱币的造型,周身以花团锦簇相衬,寓意循环往复、源源不断的吉祥美好。

 
《金鸡报晓》
 

在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因“鸡”与“吉”谐音,故雄鸡常寓为大吉大利,金鸡报晓,则象征吉运来临,前程锦绣。

 
《岁朝清供》
 

以鲜花、瑞草、嘉果、奇石、文玩、美器等供于案上,以求新年吉庆、春意盎然,此所谓岁朝清供是也。

 
《一帆风顺》
 

此画以“一帆风顺”为主题,画面人物或站立,或倚靠船边,整体天清气和,风平浪静,有着一帆风顺、平安顺遂、万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 桃花坞木版年画 』
 

桃花坞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以北。产生于明代,当时在苏州七里山塘和阊门内桃花坞一带有数十家画铺,年产量多达数百万张,故以桃花坞为名。

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四川锦竹的木版年画并称为中国五大民间木版年画。

 

 
 
历史渊源
 
 

苏州的桃花坞年画由徽州传入苏州山塘街,最初基本沿袭了徽派风格,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鼎盛于清朝雍正、乾隆年间。

当时苏州桃花坞木板年画又被称作“姑苏版”,更是享有“东方古艺之花”的美誉,其亦中亦西的风格在日本受到了欢迎,并影响日本浮世绘的版画艺术。

 到了太平天国末年,清兵围攻苏州,桃花坞年画受到历史性的严重破坏,而后一直萎靡不振。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苏州文联的努力,苏州桃花坞年画社成立。

 
艺术表现
 
 

桃花坞木版年画题材内容丰富,苏州作家王稼句在《桃花坞木刻年画》一书中,收集了大量现存于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并进行了归纳。

其中:“佛道杂神”“福善喜庆”这两类是年画中的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婴戏美人”,作为家庭内的主要装饰品画;“时俗风情”一类表现社会风俗习惯;“故事传说”摹刻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

 

 

桃花坞年画中家喻户晓的题材当属“一团和气”。这幅画原为明朝皇帝朱见深所绘,他希望朝野各派能以德报怨,团结一致,于是,他就画了儒释道三教合一的“一团和气”图,后流入民间,受到百姓欢迎。苏州桃花坞年画“一团和气”就是以此为原型进行了改进,它以黄、红、绿的套色来表现生活红火、喜庆的氛围。

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色调不拘于真实,多用大红、大绿、桃红、宝石蓝、柠黄等夸张颜色,对渲染烘托过年气氛作用极大。

 

 
 

 

从历史中走来的桃花坞年画

一路风尘,一路辉煌

送走一个个旧岁,迎来一个个新春

它寄托着吴地百姓祈福的愿望

演绎着苏州民俗百态的变迁

 

 

到苏工苏作馆

您将看到更多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艺术精品

更多好玩、好看又好用的姑苏非遗文创新品

更多集聚趣味性、互动性、多样性的非遗体验项目

可看、可感、可体验!

 

编  辑丨王宜漫
审  核丨凌    子   驰    骋
终  审丨王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