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是露营野餐的好时节,不论是公园里,还是路边的草坪上,随处可见扎帐篷的人,不过,大家在尽享春光的同时也要注意,蜱虫、隐翅虫这类虫子可能就潜伏在我们身边。外出游玩该如何防止虫类叮咬?如果被咬到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前两天带我们家狗去遛弯的时候,然后它就往草丛里钻,回来后发现它的爪子就是一瘸一拐的。我们扒开发现(爪子)里面有蜱虫。
市民彭女士告诉记者,发现宠物狗被蜱虫叮咬后,她曾经试图将虫子揪下来,可无论怎么揪,蜱虫都纹丝不动,只好去宠物医院请专业人士进行处理。这也给彭女士提了个醒,在外出游玩时,都会做好防护措施。
比如说穿一些长袖长裤,天气热的时候,避免不了露胳膊露腿的时候,那么也就会在身上涂一些风油精,或者是防蚊虫(喷雾)之类的。
不仅仅是宠物容易被蜱虫叮咬,近日,常州市民郑女士一家去爬山,回来后发现儿子头上有个“小黑点”,抠也抠不下来。经诊断,“小黑点”正是蜱虫。医生介绍,每年的4月份到10月份,都是蜱虫集中出现的时节,主要分布在草场、植被以及低矮灌木丛中。
蜱虫可以通过吸收血来生长和繁殖,主要喜欢在人或者动物的隐蔽部位聚集。比如人的颈部、耳后、肚脐、指甲缝、腿部这些位置。
被蜱虫叮咬后,患者容易出现发热、血小板减少、皮疹等症状,严重的话还导致肺出血、脑出血、消化道出血等情况,更有甚者会引起多脏器的衰竭而导致死亡,目前没有有效药物治疗。因此,如果发现身上有蜱虫叮咬,一定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用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蜱虫的头,用稳定向上的力量向上拉出。不要硬拽,或者是捏,或者用火这些东西刺激它,因为这些可能会造成蜱虫的口器折在皮肤里,导致持续的感染。
如果没有把握将蜱虫完整拉出,最好到医院进行处理。除了蜱虫之外,隐翅虫也是许多人害怕遇到的一类虫子。因为这种虫子的体液带有剧毒,皮肤一旦触碰到就会引起发炎。因此,当发现身上有隐翅虫的话,应当将其吹走或者弹开,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拍死。如果已经出现皮炎症状,要及时彻底地清洗受害部位的毒液。
第一个是用肥皂水反复地清洗受损的皮肤,第二个是用4%的苏打溶液,或者是10%的氨水,反复地擦拭受伤的皮肤,以中和毒液。
危险可真是无处不在。市民朋友在户外活动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衣长裤,尽量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详情请收看21:10分宿迁综合频道《楚风夜话》
记者:蔡依瑾
融媒体编辑:高雅 邓开文
审核: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