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宿迁 | 仲向阳​:砚边絮语(三)

 

仲向阳艺术简介

 

仲向阳,1963年生于江苏沭阳,别署项王客、润墨轩主人。现为宿迁市政协常委、教卫体委主任,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砚边絮语
文/仲向阳
 
学书法切莫“跟风”而贻误终生。所谓跟风,就是跟随时风,当下流行什么,便一味追求什么。这些年,书法界这种风气十分突出。见别人作品入展了,获奖了,便以他的作品为范本,下功夫临写,目的是期望同样能入展、获奖。看书法展览,见哪一类风格的作品占比高,便立即调整到这类书体上来,苦心仿效。甚至用纸、用印、作品的布局格式都刻意模仿。由于跟风,取法的是当代人的水准,最终得到的只能是末流,离经典越来越远,失去古意。有时候看到一些学书法的年轻人,头脑聪明,刻苦用功,只是因为跟风,追求”速成”,导致笔下轻浮浅薄,越走越偏,甚为惋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身边那些临摹武中奇、周慧珺、启功、舒同等当代名家书体的朋友,尽管一时进步明显,得到一些夸奖和荣誉,但后来大都未能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代价很高的教训。我想,学书法的朋友,务必确立“取法必须高古”的理念,致敬传统,深研经典,扎扎实实地走书法大道,冷静对待时风,拒绝跟风。从事书法教学、培训的老师们,也需坚持经典至上,防止学生耳濡目染,情感用事,跟老师的“风”,不知不觉地脱离经典。
 

(仲向阳书法作品)

 
写好行书这个“基本功”。我认为行书是书法学习者的基本功,主要是从行书的运用角度来说的。书家写甲骨文、大篆、小篆也好,写隶书、楷书、草书也罢,最好用行书落款;平时在公众场合下即兴创作,也大都离不开行书。有的朋友学书法,起步选择的是篆书,若干年后达到了一定的创作能力,但由于忽视行书练习,落款或用篆书,或只能落穷款。如果学篆书的朋友能把行书列入学习范围,不仅可以丰富篆书的笔法,尤其是能拓展自己的创作空间,更好地服务社会。《书谱》说:“趋变适时,行书为要;题勒方畐,真乃居先。”当今,客观上讲,大众对书法的欣赏,主要集中于行楷书,比如单位名称、公园景区的匾额、对联、出版物封面、报头的题写等,行楷书特别是行书最为适当。我们学习书法,在追求艺术成就,结合个人爱好确定主攻书体的前提下,应该重视书法的“趋时”性,打好行书这个“基本功”。

 

(仲向阳书法作品)

 
平时我们用多少时间创作?近日遇到一位朋友,他不解地问我:“你天天写字(创作),每年要写多少作品啊,家里能放得下吗?”我告诉他,自己一周才拿出半天时间创作,写不了多少作品,平时都在临帖、读书。他似乎不太理解。其实,临帖是书法道路上的每个人终生的课程,是为创作提供不竭营养的必然途径。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吴昌硕、沙孟海、林散之等近当代书法大家,直到晚年仍在坚持临帖。当代著名画家陆俨少把自己的时间安排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将读书放在首位,且比例最大。在书法界,谁也不能一朝达到较高水平(参加专业展览或获得重要奖项),得到社会公认之后,就可以不临帖,永远创作下去的。一位音乐老师提到钢琴演奏家的刻苦时说,如果一名优秀的钢琴演奏家每天练琴少于4小时,他(她)的演奏水平就会下降。在惊叹钢琴演奏家的刻苦和毅力的同时,我有时会联想到书法学习,觉得书法学习与钢琴学习道理是相通的。可以说,一名书法家,如果不能坚持连续足够的时间临帖,他的创作水平就难以保持,再有才华,都会江郎才尽,越写越差。我们学习书法,读书、临帖是投入,创作是产出;读书、临帖是保障,创作是结果。只有长期拥有读书、临帖这个源头活水,创作之树才会长青。

 

(仲向阳书法作品)

 
“随便写”并不可随便。有的朋友请我写书法作品,问他需要什么内容时,往往回答说“随便写”,而我每次都觉得不应该“随便写”,而要联系这位朋友的年龄、身份、性格、爱好等,认真思考适合他的内容进行创作。他是一位在事业上成绩突出,春风得意的年轻朋友,我会书赠“敬事虚怀”或“勤勉精进”等勉励方面的内容;他是一位经过多年磨炼,终于走上单位主要领导岗位的朋友,我会书赠“谦谨勤事”或“行成于思”等冷静持重方面的内容;他是一位工作多年,默默奉献,事业稳定的朋友,我会书赠“平和旷达”或“心地澄明”等达观明德方面的内容;他是一位家庭幸福的开始退休生活的同志,我会书赠“山林长乐”、“悦豫且康”等方面的内容;等等。我想,一件书法作品,不光是书写艺术的凝结,更应该具有书写内容的思想性表达。1988年7月,我结婚前夕,收到北京书法家韩绍玉先生的祝贺作品,内容是“蝉鸣高柳”,上款是“贺向阳会明伉俪新婚之喜”。这件行书作品俊朗飘逸,布局精巧,堪称上品,其诗意浪漫、清新雅洁的内容,尤让我们的心情愉悦而感动。几十年来,我一直记着这个特殊的细节,始终怀有对韩绍玉先生的敬意。作为书法学习者,我们如何让自己书写作品的内容意蕴深远、凝练文雅、切合环境?途径就是多读书、多思考、多吸收。我平时备有多个“阅读摘录”的本子,看书时遇到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典故趣事等都随手记录,尽管杂乱一些,但经常复习,有利于记忆,对书法创作很有帮助。去年8月,我出差在青海西宁,在一家用老物件装修的酒店就餐,见一颜体楷书书写的老旧匾额,内容是“鹏骞万里”,我立即拍了照片,记录了这个内容。后来我以此内容书赠一位经营电商的青年朋友,他非常满意。作为书法学习者,如果我们不加思考,忽视对方的特殊性,“随便写”,就不会让书法作品具有适合受赠者需要的文化内涵。

 

(仲向阳书法作品)

 
书法作品的价值衡量。平时,经常遇到朋友拿着一件书法作品,询问水平如何,最终还要问一句“能值多少钱”。可以说,许多朋友都把“值多少钱”作为衡量书法作品好与差的一个标准。我想,书法作品不能一概用“值多少钱”来判断优劣,有时候其价格也很难说得准确。历史上的经典书法作品价值连城。当代有影响的书法家的作品,价格大都不薄。平时看待一件书法作品的价值,重在看其取法、线质、章法、墨法、内容、尺寸等。因为不懂书法,有的朋友只是盲目地看价格,认为标的价格越高,作品质量越好。也有的朋友看名头,认为越是层层书协领导写的都好,来自大城市的都是高手,作品被中南海收藏的、在国际上获奖的、曾经作为国礼的,都十分了得,便顶礼膜拜,愿意出大价钱购买其作品,等等。这些观点和做法都是没有道理的。对书法了解不多的朋友,如果收藏书法作品,头脑一定要清醒,最好还是要请身边的书法家当参谋(当然,自己花时间学习一些书法方面的知识最重要)。特别是在外出旅游的过程中,切不要随意购买、竞拍书法作品,否则买回的是江湖上的垃圾作品,岂不是笑话?

 

(仲向阳书法作品)

 

时间哪里来?与一些朋友聊到书法学习,往往都会说“没有时间”。不投入一定的时间,当然学不了书法。但时间哪里来?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他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有时候我问朋友,一天能拿出20分钟吗?都会笑着回答:“这点时间,没问题”。我说,只要每天拿出20分钟学习书法,你就会不断进步。可是,现实中能坚持每天拿出20分钟学书法的人也并不多。问题出在缺乏毅力,没有恒心。曾国藩说“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这个“恒”,最考验人。有人一场宴席花掉二、三个小时,一次打牌不惜耗去三、四个小时,却难以安排短短的20分钟学习。“非不能,实不为也”,是我们自己放纵了自己。最近,我见到沭阳县政协原主席陈怀美先生,他是我的老领导,今年已经77岁了。他告诉我,退休之后,每天利用散步的时间背唐宋经典诗词,至今已背诵有3000多首,其中,李商隐的诗,他就背了150多首。我们或许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或称其为奇迹,但这就是身边的真实。哪个年轻的朋友记忆力不比陈怀美先生的强呢?以散步锻炼身体的朋友,哪个不比陈怀美先生脚步敏健呢?但我们是如何利用时间的呢?我们头脑中记了多少经典诗词和文章呢?我们应从陈怀美先生身上学些东西,得些启发,受些触动。我这些年学习书法的时间靠的是早、中、晚,早上早起一点,争取出半小时,中午午休控制一点,挤出半小时,晚上户外锻炼早回来一点,再腾出1小时,出差在外也不间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长期坚持临帖和学习,我相信用时间必能换取一点点书法上的进步。世上没有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便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