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高度关注和重视民营经济。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对民营企业如何在企业发展、财富积累、劳资关系、社会公益、企业文化,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民营经济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在注重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天,一起来看这些贵阳观山湖和云南文山如何推动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观山湖晨曦。新华网发(雷亚林 摄)
贵阳市观山湖区近年来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强机制、搭平台、优服务,加大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激励机制,让民营企业在观山湖区投资更放心,发展更有信心,以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带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观山湖区是省会贵阳2000年启动建设的城市新区,被贵阳市定位为“双核多组团”中“双核”的一核,是贵阳市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交通中心。从民营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观山湖区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
最新一期的2023年贵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上,排在首位的是贵州通源集团,它的总部就在观山湖区。除此之外,2023年贵州民营企业制造业20强榜单中,位于观山湖区的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分居第四和第七位。从今年发布的2023年观山湖区民营企业10强名单来看,上榜的有京东、顺丰等物流巨头,还有理想智造、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贵州总部。
位于观山湖区的贵州吉利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陈杨 摄)
除此之外,观山湖在全省首开区(县市)级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全省区(县市)中首家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措施,率先在全省实现商会在区(县)镇(街道)全覆盖。截至2023年12月,观山湖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11.5909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的94.15%。
位于观山湖区数谷大道的中安科技成立于2018年,已先后获得中国品牌500强、2023年中国线缆产业50强、贵州企业100强、贵州制造业民营企业10强等荣誉,“中安电缆”品牌价值已达45.25亿元。近日,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单发布,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榜,成为机械设备制造领域贵州唯一一家上榜的民营企业。它的成长,正契合了观山湖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今年5月,观山湖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联合区地方金融工作服务中心、区司法局、区融资担保公司、区产投基金公司和部分驻区银行主动走访贵州省浙江总商会、贵州省广东总商会、贵州省温州总商会,把观山湖区“统战会客厅”直接开到商会,现场为商会和民营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据介绍,“统战会客厅”是观山湖区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政企沟通渠道打造的非正式政企沟通平台。自2022年搭建运转以来,正成为加强企业家与职能部门联系,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平台。
位于观山湖区的贵阳中安科技集团(无人机照片)。新华网发(受访企业供图)
不同的“统战会客厅”,聚焦不同的主题。有致力于引导和汇聚各方资源助力商贸城市场优化升级、电商直播赋能商贸城商圈发展的,有促进酒类企业发展、深化酒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2023年7月,正是贵州礼遇黔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朱昌镇种植的黄金蜜桃收获季。在走访联系企业过程中,该公司希望能进一步拓宽他们黄金蜜桃的销售渠道,把好的产品推荐更多的人。为此,“统战会客厅”开展了一期以特色生态产品产销为主题的专场活动。最后16家参会商会、企业还与贵州礼遇黔品等4家企业和“三区帮三县”定点结对点分别签订采购协议,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有效解决了特色生态产品拓展销售渠道问题。
除了“统战会客厅”这样政企沟通机制外,观山湖区还建立了民营经济调度服务机制、民营企业家培训培养机制、民营企业问题诉求办理机制、加强商协会建设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就民营经济发展的“节点”“阻点”“断点”问题上进行专题研究,统筹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的制订和落实。观山湖区四大班子领导与35个商会、102家重点民营企业“一对一”“点对点”开展联系走访。

由于区境内拥有贵阳奥体中心、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国际会展中心、高铁贵阳北站等省、市重大功能设施,观山湖区成为贵阳重要的展会举办点。要办展会的手续麻不麻烦,时间长不长?观山湖给出的答案是:“跑窗口1次,3天有结果。”
为助力贵阳贵安会展经济高质量发展,观山湖区积极推进“会展一次办”改革工作,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指导下将申报会展涉及6家审批部门需收取的39份办事材料精简为11份。原来从申报到落地需要1至3个月不等的会展项目,通过联合审批、联合踏勘、告知承诺等方式将“收、勘、审、批”四个环节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完成。
位于观山湖区的贵阳金融中心夜景(资料图)。新华网发
在金融服务方面,观山湖区依托金融城和基金小镇优势,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断优化“线上+线下”金融服务,线上27家金融机构上架88款金融产品,线下沙龙、路演等活动带动84家金融机构、248家企业参与,成为全省信贷最为活跃的窗口。
今年4月,观山湖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印发了《观山湖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观山湖区将下更大功夫狠抓营商环境改善,紧盯“安不安全”“方不方便”“赚不赚钱”“清不清廉”,把营商环境的堵点、卡点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整治营商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提升企业家获得感。用更优服务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招大引新,培优扶强,优化服务,创新发展,更好形成政府与市场的合力,共同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观山湖实践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曾经的自然环境令人触目惊心:荒山秃岭、怪石盘亘,河道断流、重山阻隔。然而,坚韧的西畴人民却用行动打破了这一断言,在这片99.9%为山区、75.4%面临石漠化的土地上,历经30多年的艰苦奋斗,硬生生把乱石旮瘩变成了满目苍翠,实现了从石漠遍布到喀斯特绿洲的壮丽转身。
拼版照片:右图为1991年拍摄的西畴县大邬麻村改造前的石漠化情况(西畴县融媒体中心供图),左图为2023年7月26日拍摄的西畴县大邬麻村改造后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摄)
“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是“西畴精神”的核心要义,也是文山州民营经济发展的灵魂。据文山州委统战部副部长、州工商联党组书记杨韬介绍,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文山州民营企业不等待不观望,积极投身文山的改革开放大潮,不仅成功改造了文山,也深刻改变了企业自身的发展轨迹,极大地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走进文山州西畴县打火机产业园,经过精细设计和自动化控制的九道打火机生产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不仅是西畴县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地方民营经济活力的生动展现。
能全电气科技(西畴)有限公司作为园区的经营主体,自2020年8月通过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落户西畴后,迅速在10月实现了项目的建成投产。据悉,2023年,该公司的打火机日产量达到200万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500万元,年综合税收400多万元。
图为能全电气科技(西畴)有限公司的打火机制造车间
谈及落地西畴的原因,该公司总经理李玉霞特别提到了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出台“先筑巢,后引凤”的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外贸出口和用工成本优势,使他们来到西畴,并定下了2025年实现日产打火机1000万只的目标,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亿元,年综合税收可突破1亿元。
福乡农业旅游(西畴)有限责任公司的成立,则是西畴县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又一亮点。据西畴县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杨玉芳介绍,2021年,在西畴县政协委员、福乡农业旅游(西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赵永生的带领下,公司研究出一套为本地“量身定做”的种植金线莲的培育方法。此外,在政府补助下,赵永生还带动当地150余农户在自家院落内建设金线莲种植大棚,深度参与“庭院经济”发展,户均年增收达1.4万余元,使金线莲这一“庭院金叶子”成为了乡村振兴的强劲“新引擎”,为西畴县的经济多元化注入新活力。

“从全州来看,民营经济占经营主体总数的97.4%,对全州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5.1%,民营税收63.8亿元,占总税收67.3%,比重是非常大的。”杨韬表示,政企之间建立了有效的沟通机制。
文山州探索出“周末亲清约、政企面对面”的亲商爱商护商新路径,采取“提前预约、现场交办、限时办结、随机回访、定期晾晒、销号管理”六步工作法,组织政企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使企业能够直接反馈困难问题,政府部门也能及时给予解决方案和支持。
这一机制从2023年4月底开始,截至今年5月31日,已成功举办州级43期、县级138期活动,共解决问题960个。文山州工商联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

文山州麻栗坡县,不仅是对外开放的前沿,更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这一精神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内核,不仅引领着民营经济人士勇往直前,也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中,成为守护边疆安全与和平的坚强后盾。
据麻栗坡党校常务副校长张登国介绍,县政府在致力于经济繁荣的同时,始终将精神传承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老山精神”的熏陶下,加之工商联的引领,众多本土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一支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遵循“亲”“清”原则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高质量民营经济队伍。
图为老山主峰(资料图)
云南老山干部学院副院长黄成生表示,“我们每年都有一期针对文山州民营经济人士的专题培训,每期80人左右。”2023年老山干部学院成功承办了云南省工商联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专题研修班,从理论讲授到实践教学都得到了云南省工商联的高度评价。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是非常需要‘老山精神’和‘西畴精神’加持的,很多企业需要增强发展的信心以及发展的定力。”云南省工商联政研室副主任何健表示,工商联的作用不仅在于短期的政策解读和业务指导,更在于长期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要鼓励民营企业践行和发扬这两种精神,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更好地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面对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政府、社会和民营企业应共同努力,从政策落实、营商环境优化、科技创新、法治保障、服务提升和企业自身建设等方面入手,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让民营企业敢于创新、敢于投资、敢于发展。
为有效破解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程中面临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在政府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法治保障的同时,民营企业自身也应积极主动寻求创新和发展机遇。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与底气,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综 合:新华社
制 图:胡亦涵
编 辑:胡亦涵
审 核:王军海 凌 子
监 制:薛胜宏
总监制:胡卫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