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2)“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

 
 
 
 

城市口袋公园,是群众身边“抬脚可达”的绿色生活空间。近年来,宿迁紧扣 "江苏生态大公园" 建设目标,以 "乐享园林" 民生实事为抓手,把方寸之地变成可休憩、可交往、可健身的高品质绿色空间。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今天播出第二篇《“口袋公园”装满小幸福》,带您走进这些 "绿色客厅",感受寻常日子里的幸福。

 

 

傍晚时分,宿迁经开区黄河街道的花桥绿地渐渐热闹起来。家住附近小区的高阿姨与几位老姐妹有说有笑地走向广场,即将开启她一日的“高光时刻”。

“之前我喜欢跳舞,可是没有地方去。我得骑个车子,最起码得骑40分钟这样的,后来我们这边改造好了,我们每天都约好多的姐妹一起来到这广场上来跳舞。现在这个市民广场弄得那么漂亮,心情也好了身体也健康了。”居民高秀英说。

 

 

高阿姨告诉记者,刚搬来小区时,想带孩子出门玩耍、锻炼身体都得走到4公里外的酒都广场,来回一趟特别折腾。如今,出门500米就是公园,生活完全不同了。

 

 

“现在这几年经过建设、经过改造,我们这周边小区到处路都是柏油马路,多漂亮,绿化也建得那么美。那边有沙滩,有孩子们玩的地方,前面都是老人玩的地方,感觉我们特别幸福。”居民高秀英说。

 

 

这片曾经被围挡封闭的闲置地块,过去长期荒废、杂草肆意生长,在2023年,经过精心规划和改造,蜕变为一片生机盎然的花桥绿地。作为民生实事项目,这个占地面积只有0.4公顷的绿地,健身区、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却一应俱全,为周边近万名居民提供了休闲好去处。

 

 

“想请问一下,当初为什么会在这里选择建设口袋公园?”记者时艺菁说。

“考虑到这个范围不太够用了,然后我们又在东边又建设了一个市民广场,在南边是一些铺装广场,周边的居民可以在这里跳广场舞,打羽毛球啊这些。”宿迁经开区建设局市政园林处工作人员吴朝凤说。

 

 

让口袋公园真正成为“家门口的会客厅”。“十四五”以来,宿迁坚持“一地一策”建设理念,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口袋公园,精准满足不同区域居民的差异化需求。以去年建成开放的宿豫区金色威尼斯游园为例,约6万平方米的公园绿地,以“公园+运动+共享”建设理念,其中全龄活动场地3400余平方米,着力打造家门口的公共运动休闲空间,日均接待市民突破700人次,真正实现了“全龄友好、全民共享”的建设目标。

 

 

“我今年都70多了,我在没有公园之前,我得搁路边那河边运动,太不方便了,去年这里搞个公园,我来感觉效果非常好。和些同龄人在一起打打门球、练练太极,感觉身体就好多了。”市民张先文说。

 

 

“我特别喜欢打羽毛球,自从建了这个公园之后,有很多适合打球的场所,特别开心。”小朋友方俊博说。

 

 

一条条蜿蜒的绿色步道、一座座敞开怀抱的口袋公园,串点成线、由点拓面,持续完善着城市绿地空间体系,编织着民生幸福网。“十四五”期间,宿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微更新,累计建成口袋公园、城市绿道等221处民生工程,入选省政府“乐享园林”民生实事数量全省第一。

记者:时艺菁 林洋旭 陈诚 孙小明 实习记者 陈可非

审核:潘磊 张乃川

 

大型新闻行动《我家门口变了样》(1)“上好学”就在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