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新闻发布会】服务群众有“标尺” 民生实事有温度

今天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发布了《宿迁市“十四五”公共服务实施规划》。

《规划》强调,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丰富多层次多样化生活性服务供给,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城乡一体、方便可及、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逝有所安、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行有所畅、景有所美等方面取得新成效,优军服务、文体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保障力度不断强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围绕“十有三保障”,《规划》设计了37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24项。

 

为保障规划顺利实施,《规划》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定期沟通和统筹安排机制,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市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加强监测评估,及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按程序开展动态修订调整;加强氛围营造,健全政府与企业、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拓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公共服务的渠道,动员、鼓励、激发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和推进规划实施。

 

 

 

新闻深一度

问:《宿迁市“十四五”公共服务发展规划》中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多样化生活服务三个分类,请问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划分?这三种类型公共服务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在《规划》中区分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和多样化生活服务,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为了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需要。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期待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重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因此,我们需要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的基础之上,把涉及面更广、供需矛盾更突出的非基本公共服务纳入《规划》,加快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同时丰富生活服务供给,多管齐下,不断提升我市公共服务水平。

二是为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相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仍不容忽视,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我市作为江苏省经济待发达地区,政府财力有限,必须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基本原则,确保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广大人民群众最急需、最困难、最迫切的领域。对公共服务类别进行区分,有利于引导各地区各部门厘清权责边界、区分轻重缓急,对公共服务“优先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三是为了与国家、省“十四五”时期公共服务规划做好对应衔接

 

 

三种类型公共服务的分类依据主要看两方面:一是依据政府、社会、个人的权责关系,尤其是政府在服务供给方面承担的责任进行划分;二是依据公民个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层次进行划分

 

具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是保障全体人民生存和发展基本需要的公共服务,政府承担保障服务供给的主要责任。下一步,我们还将出台《宿迁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进一步明确我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和支出责任。非基本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更高层次需求、但市场自发供给不足的公共服务,政府通过给予一定的支持政策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实现大多数公民以可承受价格付费享有。生活服务则是为了满足公民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完全由市场供给,政府主要负责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发展。当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非基本公共服务与生活服务之间的边界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公共服务体系的范围、水平和质量都将稳步有序提升。

 

记者:张浩

融媒体编辑:王淼

审核:徐庚立 潘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