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衲田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刻也不能脱离大地,而这大地往往就是以山、水、田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世界上的山有千千万,世界上的水数也数不清,世界上的山水走也走不尽,说也说不完。可对于世上的每一个人来说,心中都有一块一刻也不曾离开、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而这块土地对于特指的我来说,就是那块新生代的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的宿迁。是宿迁的山和山上的绿给我以清新的空气和呼吸;是宿迁的水给我以甘露和滋养;是宿迁的田和田间的花花果果给我以愉悦和衣食。

      先说说宿迁那山吧。山的本义就是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峰岭。两峰相连、或零散不成方向的小山则叫“丘” ,众峰(三峰)相连、形成一定走向的群峰才叫“山” 。从这个定义看宿迁能称为山的地方真是不多,嶂山、柳山、韩山 、三台山、马陵山、梅花山......虽说称山,其实与巍峨的五岳,清秀的三山相比真可谓是小巫见大巫啊!就是许多被称为“丘”的地方,这丘若单从地形地貌来看也够猥琐的,但若从文化层面来说,宿迁的这些“土堆子”,那可是不得了的名丘大岭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就说那古淮河岸边的双沟下草湾吧,千沟万壑,其貌不扬,那有个“丘”的样子,可就是这个地方竟发现的距今约1000多万年长臂猿化石,是亚洲迄今发现最早的古猿化石;早在5万年前,江苏人的老祖宗----“下草湾人”便在古淮河岸边择水而居,开江苏人类文明先河 !

        再说说那个山不像山,丘不成丘的泗洪顺山集遗址吧,就是在这里发现了“中华第一灶”,将江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500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说宿迁是“华夏文明之脉、江苏文明之根、西楚文明之源”你说过头不过头啊?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就是在这山下岭岗坡间,宿迁境内涌现出无数光彩夺目、载入史册的英雄豪杰。楚霸王项羽和随征夫人虞姬演绎了气吞山河,流传千古的悲壮故事。南宋抗金英雄刘世勋、晚清民族英雄杨泗洪谱写了保家卫国、抵抗外侮的壮丽篇章!宿迁作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淮海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心区,留下了驱魔除妖打鬼子的故事一串串。刘少奇、陈毅、彭雪枫、邓子恢、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民家都曾在这片热土上跃马长鞭、浴血奋战。名列当代33位军事家之一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长眠于洪泽湖畔的半城镇;皖东北统一战线的奠基人江上青烈士的遗骨,也安葬在泗洪县烈士陵园。

        再说说宿迁那水吧。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 或 ,静止或漫流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 (如盆、“益”)。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 ;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 ;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宿迁的水真多啊!占全境三分之一强。“水都”宿迁,与水有关的“泉”、“涧”、“溪” 、“川” 、“河”、“江”、 “湖”可谓要有尽有。 什么晓店温泉、白马涧、刘老涧、淮河、大运河、濉河、沂河、五里江、洪泽湖、骆马湖、成子湖......尤其令人惊诧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洪泽湖、骆马湖这两颗璀璨的明珠,都赐给了宿迁人。一个地级市同时拥有两大淡水湖,不知羡煞了黄河两岸,长城内外多少人。更重要的是宿迁的水,清澈甘甜,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湖畔空气清新,达国家一级标准。洪泽湖总面积为1960平方公里,湖水清澈,和骆马湖一起,被誉为华东地区“两盆清水”。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淮河、新沂河、淮沭河从横交错,河湖内游动着晶莹的银鱼、活蹦乱跳的青虾螃蟹等50余种水生物。

       宿迁的水真清啊。中国北方干旱少湖泊;南方水多湖不清。唯有华夏居中的宿迁既多大湖又没有污染。天下清水数宿迁,宿迁为何水最清。在一个艳艳的夏日里,笔者对宿迁的水质进行了一番探究。宿迁水清一是来自于自然之力。境内的水多是来自、大别山、沂蒙山的溪流和天然雨水;河湖浅水中生长密密扎扎的芦苇和荷藕、众多浮游生物。这些水体卫士为净化水质日夜劳作。二是来自于人为之功。宿迁是一片“绿色的森林”,森林的涵养和水土保持为水质清做足了功课。宿迁大力推进“五化植绿”新模式。所辖县区均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区)。近年来,全市共植树一百多万亩,植树总量超过一亿株,农田林网面积达一千万亩,四旁植树保存株数达1.2亿余株,活立木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以上。黄沙飞处起葱茂,处处杨柳绿意浓。一个“白天不见村庄,夜晚不见灯光;空中看宿迁,森林盖大地”的美好景观已成为现实!这些都为净化水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宿迁大力推进“五城同创”,尤其是成功获得“全国卫生城”桂冠,将城乡生产、生活之水的污染控制在最低水平;宿迁率先在全国大力推进以“草变肥”为主的“一草五变”利用秸秆新方法,“不着一把火,不污一条河”在宿迁已成为现实。因此,宿迁境内常年水体清澈透明,甘甜怡人也就不奇怪了。

       汉字“田”字是纵横罗列的意思。种谷子的地方叫“田”。象四个“囗”。字形中央的“十”,表现的是阡陌纵横的格式。所有与田相关的字,都采用 “田”作边旁。文学作品中常见的“那田”,在宿迁则是特指“ 缀衲百花色,披就福田衣。”的“衲田”。她位于宿迁市城北的三台山森林公园东部。字典上说”衲“:名词特指和尚的衣服,又因和尚的衣服多用许多碎布补缀而成,因此,“衲”又有动词“缝补、补缀”的意思。聪明智慧的宿迁人取“衲”的“缝补、补缀”的动作,巧妙的借助了三台山原有的独特的地势,因势而为,因地制宜,在148公顷土地上,融合南北田相,拼接了610块各色花田。融合鲁南旱梯田及江南水道疏通等耕种方式。古朴的石块垒起的石墙、田间泥土构成的小径就成了“田”野里纵横的阡陌。石砌水渠缘路而落,田间洼地形成溪涧。逐级错落的梯台与园路、水渠、坡道几何式拼接,缀以各色花卉,还搭配着茂密葱茏的山楂、柿子、梨树和桃树;水梯田、瀑布、水生植物等相映成趣。初夏时节,笔者站在天降彩虹的800米长的人造天桥上;放眼衲田,由南向北形成了黄、红、紫三大色区,30多种花卉,鲜艳夺目。大有“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只在宿迁见”慨叹!漫步衲田中,沉下身子,静下心来,慢慢地品味着这山、这水、这田,回味着韩世忠抗金兵的一个个故事,聆听着田园流水中一首首天籁之音,欣赏着蜂飞蝶舞里五颜六色的一朵朵鲜花,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生活、一种阅读、一种发现、一种收获、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