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刚我读了一篇文章,叫《蝙蝠的自述》。
我,是一只蝙蝠,长得丑,脾气怪,性格孤僻,全身多种病毒!SARA病毒、弥堡病毒、尼帕病毒……新冠型病毒只是其中之一,它们对我来说影响极低,但是对人类而言,足以致命!不过我不坏,不想祸害谁,为了不给人类带去灾难,只是在山洞里卑微地生存着,努力进化成没人喜欢的样子。白天从不出门,只在夜里出门幻想可以和人类井水不犯河水。可是有一天,我的幻想被破灭了。千百年来,人类驯养鸡鸭牛羊已经享用了数不尽的福泽,但正因为吃了千百年,有些人已经吃够了,想找些新鲜刺激的吃,于是,开始肆意虐杀食用野生动物。对此,我只想说愚蠢!破坏生态平衡,终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你们可以把我吃掉,但是我身上那些病毒就没了宿主,那你们膘肥的肉身不正是它们温暖而舒适的家吗?我的话不止是说自己,还有果子狸、蛇、刺猬、野兔、浣熊、穿山甲、野猪……..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在我的记忆当中,曾有跟蝙蝠密切接触的经历。小的时候,夏日的傍晚时分,太阳已经没入地平线,暮色开始模糊了人们的视线。蝙蝠左突右进,上下翻飞,像是有神通的孙悟空那样,与众小妖打在一处。偶尔,也会有不明原因坠落在地的蝙蝠,这时,胆大的孩子就会上去抓住它。我刚开始不敢上前,年龄稍大些后,也学别的孩子那样,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走到坠地的蝙蝠身旁,用手指轻轻捏住它的后脖领,这样就能仔细的看到那张并不讨人喜爱的面孔,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耳朵,尖尖的獠牙,一身灰突突的毛,怎么看都像是变异的小老鼠。
在《说文解字》中,称“蝙蝠,服翼也,从虫,畐声。”可以说,至少从那时起,“蝠”的读音就确定下来了。“蝠”与“福”谐音,并且蝙蝠的寿命比较长,因此,中国的“福”文化中,就越来越多地出现蝙蝠的身影。
那些吃蝙蝠的人,难道不知道“蝠”跟“福”的关系吗?不然,怎么会把“福”吃掉,变成屎屙在茅坑里呢? 或许,吃蝙蝠的人在乎的不是“福”,而是“寿”,是把蝙蝠当做滋补的食材。在中医里,蝙蝠身体经炮制后可以入药,入肝经,具有化痰止咳,利尿消肿,软坚散结,益肝明目,祛风镇惊之效。讽刺的是,吃蝙蝠可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但要是不慎将蝙蝠身上携带的病毒吃进肚子,那就会得新冠肺炎。这肺炎可真是会要命,吃蝙蝠肉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马老师曾经跟我们讲过,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发现蝙蝠的嘴里可以发出超声波,声波碰到前面的物体时,再返回到耳朵里,这样蝙蝠就能准确的“看”到前方的物体。人类据此原理发明了雷达探测系统。当我们停车入位的时候,听到那滴滴滴的雷达探测声时,可曾想到,这也与蝙蝠有关?
想想人们都做了些什么: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只要想吃就能吃到。似乎任何东西只要能搬上餐桌就能被食用,完全不考虑后果。许多人靠着贩卖野生动物为生,许多人因能吃到野味而炫耀,甚至还有不少人偏信于“食用野生动物能滋补身体”。这看似是一种对美食的追求,实则是缺乏对大自然的敬畏,法律意识淡薄。我们要改变这些落后观念,不能再追求“舌尖幸福”。“福”是积来的,不是靠挣、靠夺、靠拼命索取来的。得“福”不易,要知道珍惜和感恩,尊重自然规律。要对野生动物、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自觉远离“野味”。
这个鼠年,我们要重新认识蝙蝠,对于人类来说,它既说不上是朋友,也说不上是敌人,而是我们的老师!
(指导老师:马红英)

(审核:卓欣 编辑: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