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23日,中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会议在沭阳县举行,来自国家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市领导,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以及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县领导代表等嘉宾专家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各地电子商务在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这是在沭阳举办的又一次全国性电子商务盛会。
“沭阳借助电商平台,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民电商创业营造健全的农村电商生态体系,让电子商务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手段,沭阳已经成为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的典范。”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农村电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红东在《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江苏沭阳案例》主题演讲中如是说。这也是中国“电子商务促进乡村振兴”高峰会议在沭阳召开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沭阳依托该县产业优势,大力开展网络创业工程,推行花农上网、经纪人上网和农产品网上直销等销售模式。目前,该县拥有各类网店4万余家,25万人从事电商产业。2017年,全县快递发货量达到1.2亿件,平均每一秒钟就有3.8件快递从沭阳发往世界各地。蓬勃发展的电商产业,让沭阳从名不见经传的苏北县城,变成全国闻名的电子商务先进县。
从“触电”到全域电商发展模式
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县域面积22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97.3万,是全国人口第二大县,江苏省人口第一大县,拥有150万农村人口,是典型的中国农村缩影,一直面临着“农村谁来生活、农田谁来耕种、农民谁来发展”的难题。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是南花北移、北木南迁的理想中转站,沭阳自明清时期就有培育花卉苗木的传统,起初沭阳人只能肩扛手提坐火车将花卉苗木销往全国各地。2002年前后,互联网兴起伊始,沭阳花农已经在贴吧进行花木销售。2011年淘宝花卉店创立,首批入驻的85%是沭阳花农。
在新河镇周圈村,360度旋转台,专业摄影灯,手机直播云台,类似网红主播的标配处处可见。“开始搞直播时,还会给自己化个妆,现在忙得有时连脸都来不及洗就直播了。”网红主播姜爱花告诉记者,自开始网上直播卖花木以来,每天都要以这样的直播形式工作几个小时。姜爱花说,越是这样原生态的,顾客越信赖。从普通的网店客服到网络直播,姜爱花的网店办的风生水起,一天直播销售高达万元。年销售额也从当初的100多万元,跃升到现在的500多万元。当下,火山、抖音、快手等直播小视频已为电商老板们轻车驾熟的销售工具。
“互联网要把亩产做到一千美金,而我已经把亩产做到了1万美金!”在位于新河镇的沭阳奥成干花工艺品有限公司,68岁的董事长张展谈起他的创业经历激情满怀。
张展是沭阳干花创始人、远近闻名的“干花大王”,通过改变传统销售模式进行销售,借助网络平台,一亩地玉米皮卖出10亩地玉米的收成,9亩地小麦卖出58万元的业绩,张展用自己的实践验证了马云先生提出1千美金1亩地有无限可能。2018年1月16日,张展受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马云,及阿里研究院高红冰院长的邀请,参加在北京举行的“阿里年会”,他也是全国唯一的农民受邀者。
在张展的带动下,他的5个子女创办了20多个网店,其中包括10个天猫商城和5个淘宝店,每个天猫店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总销售额6000多万元,用工300多人。
电商的热潮涌动在沭阳的每一个角落,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意识到,泥土里长出的淘宝村,需要输出全国“墙外开花”,但更要就地扩散,由点到面,铺天盖地,打破县域范围内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带动农业升级、农民致富、农村变样。
“我们产业园拥有专业的运营团队通过线上精准营销,通过网络销售进行供货、批发,线下形象展厅及各进驻超市的开展零售,将企业生产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全国各地消费者手里。”苏台花卉产业园总经理乔学保介绍,这里已经成为沭阳花木电商优质货源地,也是苏北地区最大的设施花卉生产企业。目前苏台花卉产业园已经建起了16万平方米连栋控温温室、2600多亩标准化苗圃,年可培育多肉等园艺植物3000万株,年可实现产值6000余万元。
苏台花卉产业园的到来,让多肉植物风靡耿圩镇,多肉植物种植面积已达5000亩,年产值近2亿元,全镇电商企业已达800余家,两个村当选全国淘宝村。
“随着沭阳乡村活力逐渐激发,沭阳要把农村电商的创新经验扩散到更多乡村,惠及更多农民。”县委副书记、县长彭伟说。
目前,以颜集、新河为中心,南下耿圩、东进扎下、北上庙头,沭阳花木种植面积已经从1991年的0.3万亩攀升至52万亩,全县拥有4个淘宝镇、41个淘宝村,新河镇和颜集镇实现了淘宝村全覆盖,7个淘宝村案例入选《中国淘宝村优秀案例精选》。沭阳正推动电商向更大范围扩散,实现“块状经济”向“范围经济”的升级,从而为乡村振兴夯实产业基础,蓄积更强发展新动能。
政府引导助力农村电商蓬勃发展
“沭阳模式是一种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依托,以保持农村原有机理和风貌为前提,由广大农民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实现农业产业升级,并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形成农村电商生态体系,促进人与土地和谐发展,实现‘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的‘互联网+三农’县域电商发展模式。”
沭阳电商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合理引导。早在2007年,沭阳在新河和颜集等花木产区乡镇率先实施“宽带村村通”工程,利用淘宝、天猫等第三方电商平台同时开展线上营销。2009年,在全民创业部署之初,沭阳把网络创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点和突破口,并将其纳入到乡镇(街道)工作考核体系中进行推进,成立了县乡两级网络创业领导小组,制定联席会议制度,专门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为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沭阳不断加大对电商产业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做到县有电商产业园、镇有电商服务中心、村有电商服务点。此外,通过设立3000万元全民创业风险扶持资金和4000万元创业贷款担保金,2017年新增创业贷款16.39亿元,为群众创业提供金融支持。今年,沭阳又出台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发展“促七条”扶持政策,在加快主体培育、支持载体建设、鼓励平台推广、实施人才集聚、完善物流体系、打造诚信生态、加大金融扶持七个方面提供帮助。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沭阳花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投资千万元以上的花木龙头企业已达到46家,每年增加新品苗木种植在30%以上,花木产业实现由绿色到彩色、由地栽到盆栽、由苗木到园艺的转变。“沭阳花木”成为宣传品牌,沭阳月季、沭阳地柏两个地理标志商标正在申请。同时,电商也带动了图书、羽绒服、稻草人工艺品、乐器各类产业的发展壮大。
农村电商迅速兴起,难免带来产品雷同、假冒伪劣、低价倾销等恶性竞争问题。2017年以来,沭阳全面开展诚信生态体系建设的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重点加强对电商企业进行诚信经营、法律政策、专业知识、责任义务等方面培训,帮助电商提高诚信经营意识和诚信经营能力。一方面设立1000万元花木交易诚信专项资金,用于交易纠纷的先行赔付。另一方面鼓励电商成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对监管资源配置薄弱的乡镇,沭阳推动各乡镇建立电商微信群、QQ群等便于电商沟通,同时建立执行信息报送机制,加大信息公开透明度,公布“举报投诉电话”,确保举报、投诉和咨询的渠道畅通、便捷,先后实施沭阳花木“春风”“绿盾”“亮牌”三大行动。
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2017年以来,沭阳通过淘宝大学沭阳培训基地开展“周周训”46期,培训人员4000余人次;组织社会培训机构深入40个乡镇场开展网络创业培训46期,培训人员3100余人次。
“没想到自己成为网红了。”李敏腼腆地说。90后的李敏在7岁时的一场车祸中失去了左臂,自强不息的她不但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还回到家乡自主创业,创办了网店“木子的秘密花园”,年销售额达50多万元。李敏一直鼓励身边的村民投身网络创业大潮,几年来,她先后帮助十多人成功开办网店,带动百余名村民创业就业。而她的事迹,随着《你好,淘宝》被带到纽约联合国总部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2017年,在县“乡村振兴新村干”选聘中,李敏挂职任春生村党支部副书记,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电商维纳斯”。沭阳最近两年间先后共招录两批“新村干”共计870人,其中像李敏这样有创业项目的有402人,他们用自己的电商创业经验,带动着周边村民创业致富,成为推动沭阳乡村振兴不可忽略的生力军。
电商全面激发乡村活力
宝马、奔驰等名车开进家门,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就业,数代同堂共享天伦之乐,在沭阳,农村电商不仅富了农民,更使农村焕发了生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农村、三代人其乐融融的景象到处可见。
“村里建设三天一变样,基础设施快速升级,更重要的是,回家的年轻人多了,村里热闹了。”山荡村村委会主任胡道科说。在沭阳新河镇山荡村古栗林生态公园里,休闲纳凉的村民络绎不绝。沭阳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农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乡村环境改造,做活“花木+旅游”文章,让花乡成为老百姓宜居的幸福家园。
电子商务创业带来新机遇,留乡、返乡的年轻人多了,给沭阳带来无穷的活力,沭阳半数以上网店由返乡农民、高校毕业生、退伍士兵等群体开办。电商经济如磁场般把漂泊他乡的沭阳人“吸”回老家。目前,沭阳已有22.8万人返乡创业,其中逾14万是年轻人。
“我们村几乎没有年轻人在外打工,都回来忙自己的网店了。”堰下村党总支书记李彦春觉得,村里年轻人多了,生活状态都变了。年轻人喜欢参与村里事务。堰下村“村民议事会”成员一半是年轻人,他们爱提建议。去年,村里不少人爱上广场舞,“议事会”商议着把村委会门前广场重新平整,供大家晚上跳舞。
在电商达人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抱团”致富,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撑,使得人才与富民产业良性互动,激活了当地农村的发展活力。
乡村活力逐渐激发,沭阳县委、县政府趁热打铁,设立5000万元规划发展村庄建设基金,科学编制乡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村庄倾斜,加强示范村建设,希望把农村电商的创新活力扩散到更多乡村,惠及更多农民。
“以主体培育为支撑,增添全民创业发展活力。以辐射带动为路径,擦亮网络创业特色品牌。以示范创建为引领,提升电子商务服务能力。”沭阳县分管电商的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莉萍说。
数据表明,今年1至5月,全县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05亿元,其中农产品(含农资)网络销售约占网络销售总额的58%。该县新获批2个“省级乡镇电子商务特色产业园(街)区”、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1个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镇、1个省级电子商务众创空间试点。
在沭阳,农民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在网络的世界里探索销售新方式,不一样的新农民、不一样的新农村,让沭阳乡村更具无穷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