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了电影《长安三万里》,对于那段历史,也更感好奇,今天为大家推荐《弃长安》这本书,作者是张明扬。这本书主要介绍的是安史之乱前后的内廷、政争、诗人和叛乱。
作者的文笔极好,既不特别趣味也不枯燥严肃,像是用一张细腻的网,网住那段历史的暗潮涌动、明争暗斗和颠倒乾坤的众生相。安史之乱导致弃长安行为的发生。
“弃”当然指的是抛弃,弃长安,抛弃的不止是长安这座城,还有城中的百姓、官员、将士等,抛弃的更是无法复现的盛世。
李隆基对朝政的倦怠是安史之乱的种子,李林甫的“盛世”为安史之乱提供土壤,杨国忠的“预言”不断给安史之乱浇水施肥,终于,安禄山的“鼙鼓”让安史之乱破土生长。
我们常说读史使人明智,那么读完《弃长安》,我们能从这段历史的人或事中学到些什么呢?
01
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
古话说”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学会给人留有余地,行不至绝处,言不至极端,这是做人的修养,也是处世的智慧。
如果说开元盛世是李隆基的,那么也应该是李林甫的。他是盛世的建设者,也是盛世最初的终结者。他本可以做一个贤相,但不留余地的作风让他最后也被权力反噬。
李林甫虽然政治格局不高,但却是个行政能力极强的人,他推动财政、军事、法典改革,为盛世的巩固做了不少实事。他又维护皇权统治,是皇帝的宠臣,说这是李林甫的盛世也是合理的。
但他却口蜜腹剑,干了不少不留余地的事情。随着李隆基的倦政和对太子李亨的疑心与日俱增,为了“忧君之忧”,李林甫连续发动了几近致命的“天宝三大案”,这也让他与太子结下了梁子,如果新君即位,他就会迎来毁灭的时刻。除此之外他还制造了“野无遗贤”事件,让皇帝觉得天下的人才都已聚集在朝廷为皇帝所用了,杜甫就是该事件的受害者之一,他切断了普通民间士子的晋升之路,也终将会切断自己的路。
后来,最让李林甫不以为意的杨国忠却扳倒了他,他至死也没再夺回一去不返的恩宠和权力,甚至死后还被诬陷意图谋反,连女婿都出来指证他,而皇帝竟劈开他的棺木,再以庶人之礼下葬,他的族人也都遭牵连被贬或流放。
如果李林甫做事能留有余地,就不会得罪太多人,也不至于没人站出来帮他,连死后都不得安生。
02
不要执念太深
李白的一生是“长相思,在长安”。他的梦想是建立千秋功业,而实现梦想的途径他认准了入朝从政这条路。
第一次去长安,他怀才不遇。第二次去长安,是他四十二岁收到宣他入朝的信函,他狂喜之中做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然而李白的长安梦只睡了两年,在此期间最大的成就便是留下《清平调》三首,最让人熟悉的那句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长安梦碎,李白认为有小人中伤,但其实皇帝需要的不过是个能够给这盛世点缀的文学臣子罢了,而不是没有人脉和心机的李白。从李隆基这里李白注定不到他想要的千秋功业。
第三次在朋友的触动下,李白差点成为安禄山的入幕之宾,但恰好错过和安禄山见面的机会,否则我们将看不到后来的李白。第四次李白加入永王军中,但太子李亨当时已中兴,永王失败后,李白被判流放。
李白去世一年后,朝廷任命他为左拾遗的诏书姗姗来迟,但对于一生求仕无门的他来说,这一切来得太晚。如果李白的政治抱负执念不要那么深,或许他可以少走点弯路,也少点痛苦。
诗人王维也因执念太深而痛苦,他在安史之乱的动荡中不得已成了安禄山的伪官,唐军收复长安后,王维险些因附逆的罪名被杀,幸而得救,但他一度梦魇,把这段屈辱往事化成诗来痛斥自己,最终懊悔早亡。
李白王维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执念太深,对于未取得的抱负不甘心,对于屈辱的往事放不下。不论是对人还是对事的执念,一旦让自己陷入深渊,那将会难以自拔,不如不听不想不念不见面。
03
要知进退,明得失
李泌可以算得上那段乱世中结局最好的人物了。
李泌自小就有神童之称,他原是太子李亨的属官,但因得罪杨国忠而被逐出长安,便在深山中隐居修道。李亨分兵自立后来到灵武,与李泌旧友重逢喜出望外。
李泌虽然不想担任宰相的职位,但艰难之际,也不得已穿上紫袍,为李亨出谋划策。
李亨曾想在收复长安后,要掘开李林甫的坟墓,焚骨扬灰,以报当年李林甫陷害之仇。李泌及时劝阻他:找死人报仇只能显示天子的胸怀不够宽广,投降叛军也会因恐惧被报复打消反正之念,若太上皇知道天子记恨宫廷旧怨,怕会感愤成疾。李亨听完声泪惧下,感谢李泌如此忠言。可见李泌有大局观,能够明得失。
李泌在安史之乱中一直辅佐李亨,对安史之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帮李亨制定了平叛的战略,在平叛的过程中,朝廷的内部矛盾也暴露出来,李泌起到了调和矛盾的作用。他还向李亨进言,希望他放弃个人恩怨,以大局为重。同时他也协调各方的势力,使得唐朝在纷乱时期保持团结。他在安史之乱时期为唐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李亨中兴坐稳皇帝的位置后,李泌便辞官,在最得圣宠的时候急流勇退,最终归隐山林、留名青史。李泌的结局之所以是乱世人物中最好的,正是因为他知进退,明得失。
写在最后
长安是念念不忘,是求之不得。此时的长安已不再仅是一座城,而是心底最深处的炽烈欲望。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人物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共鸣,我们不一定要像他们一样做出一番伟大的功绩,我们当下能做的便是做事留有余地、不被执念太深所困、清醒知趣、明得失、知进退。
点击视频查看
+
畅听完整版,请识别下方听书挑战赛码领取
纸质书籍购买↓
-END-
广电官方书友群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
加入到宿迁广电官方书友群
免费畅听更多精彩书籍
好书分享交流、多元化读书活动
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若此码过期或扫码达上限,请联系:
18852867073(微信同号)邀您进群。
编辑 | 罗晨
审核 | 左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