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5%的改变》,被这三句话深深点醒

图片

工作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想躺平,又不甘心平庸;想内卷,却又常常提不起劲,感到力不从心。

似乎我们总是在“心理上想变好,行动上却无能为力”的怪圈中挣扎。

李松蔚老师在《5%的改变》告诉我们:

 

不需要一次性解决问题,只要一点微不可察的变化,哪怕在无中轻重的地方有一点新尝试,就很好。

读过这本书我倍受触动,尤其是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经典,读完让人醍醐灌顶。

 

01

“恐惧在敲门,勇气打开门,

门外什么都没有。”

 

书中的一位来信者,因为生病辞职休养了一年多,现在病好了,却非常恐惧回到职场。

心里总想着应该赶紧找工作,可是行动上却一直在拖延。

谈到对工作的恐惧,很多人都把“克服恐惧”看成目标,总认为自己应该是不怕了,才能勇往直前。

李松蔚老师则不这样认为。

他说:恐惧只是一种情绪,而工作表现更重要是取决于行为。一个人带着恐惧这种情绪,照样可以采取行动。

归根到底,做了什么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的目标不是克服恐惧,只要别让恐惧阻拦自己行动的脚步就可以。

李松蔚老师建议他:在一周的时间里,每天花半小时左右制作简历。无论简历做得如何,完成后都应立即删除。

这个建议看起来像个玩笑,就连来求助的人,一开始也不理解。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照做了。

一周之后,他发现自己真的变得更积极了,在这一周他做出来5份简历。

他决定把这5份简历中的亮点合并在一起,拿着这份精华版的简历去求职。

 

其实,面对工作我们之所以会恐惧,往往是害怕自己的现状和理想中的自己不匹配。

理想中的自己,应该是能量满满,能力出众,可实际上的自己却不像想象中那样美好。

这个时候,只要我们不去行动,或者要少做事情,我就还能维持自己心中那个想象,不会被现实打破。

这个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强调行动的重要性,而无需关注结果。这种行动本身就会开启向上螺旋。

 

而一旦行动开始,身体自然会越来越有力量,做的事也越来越多。

这就像是在水中投下一颗石子,最初的涟漪虽小,但会一圈圈地扩散开来,越来越大。

万事开头难,关键在于启动那最初的一小步。

 

02

“没有选择的选择也没什么后悔的,

坦然接受也不会有什么压力。”

 

 

没有选择的选择,看似是一种束缚,但实际上,它也是一种机会。

我们面对没有选择的选择时,不再为无法选择而纠结。

而是将精力集中在如何更好地应对当前情况上,这时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这么强大。

稻盛和夫的哲学一直被广为传播,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初的梦想是医学。

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后,他非常不情愿地进入到了化学工程部去学化学。

毕业后,好不容易找了份陶瓷厂的工作,却发现工厂濒临破产。

同时进厂的人都离开了,只有他在哥哥的坚持下继续留下工作。

他想既然没有别的办法,那么就好好工作吧。

他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绝对不要抱怨,就是认真地工作,最终让即将倒闭的陶瓷厂起死回生。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

没有选择的选择并非绝境,而是成长的契机。

它让我们学会放下执念,珍惜现有的资源和机会。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5%的改变,往往会成为我们人生中的转折点。

 

03

“对于有的人,人生就是自己的,

而另一些人,人生必须负担很多。”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道:

历史的差距让一个中国人只需要四十年就经历了欧洲四百年的动荡万变,而现实的差距又将同时代的中国人分裂到不同的时代里去了。

 

一个北京的小男孩狮子大开口要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不是玩具飞机;

一个西北的小女孩却是羞怯地说,她想要一双白球鞋。

两个同龄的中国孩子,就是梦想都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这是令人震惊的。

对这个西北女孩来说,她想得到一双普通的白球鞋,也许和那个北京男孩想得到的波音飞机一样遥远。

 

我们始终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有的人,人生天经地义就是自己的,而有的人,人生必须要负担的有很多,但这就是世界的真实面目。

差距固然存在,但差距并不令人遗憾,更不影响我们去选择自己的人生。

就像余华老师所说:梦想是每个人与生俱有的财富,也是每个人最后的希望。

即便什么都没有了,只要还有梦想,就能够卷土重来。 

 

04

写在最后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不断追求成长,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不断提升工作的能力,不断丰富生活的色彩。

与其被动地接受生活的安排,不如主动地迈出成长的步伐,积极寻求进步。

如果满分行动太难,那我们只做5%就好。

试着从5%的改变里,去感觉自己的变化,去发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与你共勉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

作者光临本书内容↓

 

 

 

-END-

 

广电官方书友群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

加入到宿迁广电官方书友群

免费畅听更多精彩书籍

好书分享交流、多元化读书活动

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群

*若此码过期或扫码达上限,请联系:

18852867073(微信同号)邀您进群。

 

 

 

编辑 | 罗晨

审核 | 左海桃